今年6月29日,央視軍事欄目《礪劍》罕見地公布了一組震撼畫面,記錄下我國空軍殲 - 20隱身戰機在東海上空與外軍戰機驚心動魄的空中對峙,并且迅速引發了軍迷們的熱議。而這次對峙的外國軍機,極有可能就是美軍的F-35隱身戰斗機 。
當時,外軍戰機編隊在未獲許可的情況下,擅自闖入我國東海防空識別區,并突然加速直撲我方領空。東部戰區空軍“王海大隊”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動,多架殲 - 20戰機掛載實彈緊急升空迎敵。由于當時并非戰時狀態,雙方戰機在雷達探測范圍內快速接近,直至彼此目視可見 。
在這場激烈的空中對峙中,殲 - 20飛行員憑借精湛的飛行技術和堅定的戰斗意志,與外軍戰機展開數輪接近交會與機動對抗,最終成功將外軍戰機逼退,我方編隊更是形成對敵“咬尾”的有利空中態勢。
在當今的國際軍事領域,戰斗機的性能對比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焦點。而殲 - 20與F - 35這兩款先進戰機的“相遇”,更是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其實在此次事件之前,今年5月外媒曾報道一次外國F - 35與我國殲 - 20的遭遇。當時央視新聞小央視頻等都對此進行了報道。
在遭遇的時刻,F - 35飛行員在空中飛行時竟然目視到了殲 - 20,這說明兩機距離極近,可能都不超過3公里,甚至在1公里內。因為太遠了,看不到對方軍機,距離不夠近,也看不清是哪一款型號的軍機。
然而在這次相遇事件中,外媒稱F - 35飛行員在向總部報告時說的話是:“報告總部,我看到了殲20,但它不在雷達上。”
這說明殲20已經飛到了F35飛行員能夠目視并分辨軍機型號的距離上,但是F35的雷達卻仍然無法發現它。
這一事件其實充分體現了殲 - 20強大的隱身能力,在如此近距離下,F - 35的雷達竟毫無察覺,這恐怕是連F - 22也難以做到的。
那么,殲 - 20為何能擁有如此卓越的隱身性能呢?
首先,殲 - 20采用了獨特的鴨式布局,這種布局在隱身設計上有著獨特的優勢。有人認為鴨式布局會因鴨翼在機翼前,偏轉時破壞外形隱身,而F - 22等常規布局飛機巡航時平尾無須偏轉,可被機翼遮擋,具有天然優勢。但在實際飛行中,F - 22的舵面同樣需實時根據需要偏轉,且超音速飛機機翼較薄,平尾偏轉后機翼無法遮擋,與鴨翼一樣會造成雷達波反射。
有資料顯示殲 - 10鴨翼采用了碳纖維增強雙馬來酰亞胺樹脂基體的高性能復合材料,雷達信號特征比金屬材料小得多,殲 - 20的鴨翼必然采用了更先進成果,相比之下,F - 22的平尾還采用部分金屬材料 。所以,殲 - 20的鴨式布局對隱身的破壞并不比F - 22更大。
其次,殲 - 20采用大后掠角和DSI進氣道。在外形隱身方面,F - 22和殲 - 20都在迎頭方向優化隱身能力,都采用了不同翼面前緣平行設計、多邊形截面機頭與圓滑過渡的機身,以及外傾雙垂尾、S型進氣道等隱身設計方法。但F - 22采用42°左右的中等后掠角,而殲 - 20鴨翼和機翼的后掠角大約在52°左右,機翼前緣后掠角越大,迎頭方向上雷達反射截面積越低,所以在這方面殲 - 20的隱身特性更優。
進氣道附面層隔板與機身之間的空隙是飛機迎頭方向的強反射源,F - 22設計年代較早,未采用無附面層隔板進氣道,而殲 - 20采用了優化的無附面層隔板進氣道(DSI進氣道),消除了進氣道的強反射源,此部位隱身特性也明顯優于F - 22。
還有就是超隱身材料的運用是殲 - 20隱身性能的一大關鍵。它是一種人造特種復合材料,通過對材料關鍵物理尺寸上進行有序結構設計,使其獲得常規材料不具備的超常物理性質。它能讓光、電磁波變它們的通常性質,實現傳統材料無法達成的效果。具體到隱身戰機領域,超材料擁有諸多優勢。
傳統的雷達隱身和吸波涂層只能針對特定波段,無法做到全頻譜隱身,而超材料卻可以實現全頻譜隱身。同時,超材料重量較傳統產品減輕50%,基本免于維護,解決了傳統涂層維護難題,綜合使用成本也低得多,其隱身性能較傳統產品更是提高1 - 2個數量級 。
美國隱身戰機需停在恒溫恒濕機庫以保持機身表面隱身涂層,即便如此,涂層仍會出現脫落需重新噴涂,使用和維護費用高昂;而殲 - 20機庫無需空調和加濕器,還可經常露天停放,奧秘就在于機身上的超材料。此外,殲 - 20使用的超材料不止一種,還有包裹在易散射紅外部位的超材料,可明顯降低紅外信號的散射,大幅降低被敵方光電系統探測到的幾率。
而在機體蒙皮材料上,殲 - 20也表現出色。它采用了大面積碳纖維增強體環氧樹脂基體復合材料整體成型蒙皮,加工工藝精湛,平滑細膩,彈艙艙門等部位幾乎看不到縫隙,極少看到鉚釘,機體表面的平順整潔程度比F - 22和B - 2有過之而無不及。
除機頭底部的光電指示系統(EOTS)整流罩外,所有輔助進/排氣口、光電探測窗口、通訊天線都做到了與機體表面共形,不破壞氣動和隱身的完整性。在機翼及垂尾的前后沿和翼尖、進氣口前沿等尖銳突出的強反射區域,采用吸波/透波結構的非金屬復合材料;在襟副翼、垂尾和主翼的連接處敷設導電柔性蒙皮,完全包覆遮蔽縫隙,且能保持這些活動部件表面的導電連續性。
這種柔性蒙皮由彈性膠膜和高彈纖維復合制成,能經受高空高速的嚴酷環境,還能承受各個控制面頻繁偏轉帶來的反復伸縮,對材料要求極高,其技術和隱身效果與F - 22/F - 35處于同一水平 。
從整體細節來看,殲 - 20為了實現隱身可謂是精益求精。所有艙門、維修蓋板、導電率不同的材料交接處(如雷達罩邊緣,尾噴口和機身連接處)都敷設了微凸起的吸波結構,邊緣進行鋸齒化處理,鋸齒傾斜角度與主翼相同,以削弱主要威脅方向的行波或爬行波反射 。量產型殲 - 20采用近似美軍深幽靈灰的新型涂裝,漆面啞光,減少了陽光下的反射,機徽采用了中國空軍少見的灰色低可視度設計,增強了視覺隱身效果 。
殲 - 20的隱身性能是多種先進技術和精心設計共同作用的結果。從獨特的氣動外形到先進的隱身材料,再到全方位的細節優化,每一個環節都為其卓越的隱身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不僅讓殲 - 20在與國外先進戰機的對比中展現出強大優勢,更彰顯了我國航空工業在隱身技術領域的卓越成就,為我國的空防安全提供了更為可靠的保障。
消息來源:光明網7月1日報道《多架殲-20升空逼退外機!現場畫面公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