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的每一個信號,傳播速度都比光纖快。
6月16日,注冊于延安的A股公司三達膜(688101)宣布啟動赴港上市,如若成功,將成為陜西首個A+H的兩地上市公司。
這家市值50億元的公司,嗅到了什么?
01
第一例先A后H:突破方向有變
2022年3月,我們曾刊文《》,記錄了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委員會于25日同意彩虹新能源(0438)首發過會。
顯然,這是H股公司返身A股,真實背景是科創板大熱。但遺憾的是,由于太陽能光伏玻璃產品平均價格下降以及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彩虹新能源業績顯著承壓,并最終于2024年1月撤回上市申請。
三達膜明顯沒有這個擔憂。
在“膜技術應用”及“水務投資運營”兩大主業的支撐下,以2019年上市日計,三達膜營收從7.4億元成長至13.9億元,歸屬凈利潤由2.7億元成長至3.14億元,在市場相對下行的環境下,凈利率還能達到23%,整體是可以拿得出手的。如果拉長至更長周期,該公司已連續12年實現盈利,且資產負債率一直保持低位(2024年為32%)。
之所以啟動香港IPO,上市公司提及“推進公司海外戰略布局。”若從最直接的數據上看,境外業務毛利率高于境內,或許是原因之一。
報告顯示,盡管境外業務體量占比非常小(1%左右),但在近三年中“倒掛”卻是常態。其中2022年是最明顯的一年,境外業務毛利率(59.8%)幾乎是境內業務毛利率(30%)的兩倍,2024年度雖是差額最小的一年,但境外業務毛利率(46.4%)仍然比境內業務毛利率(35.9%)要高于近10個百分點。
內卷之下,走出去自是必選之路。
探路國際化,三達膜在2020年就顯露出蹤跡。當年10月,上市公司將IPO募投項目中的“膜材料與技術研發中心項目”的實施地點由延安變更到新加坡,2024年3月上述項目結項,三達膜在新加坡的研發中心投入使用。
我們寫作的動因是,此次籌劃與當年彩虹新能源不同,三達膜拉起了陜西資本市場“先A后H”的首例,背景則是“港股大熱”。
公開信息顯示,從三達膜披露赴港的16日起,僅一周時間內,就有7家A股上市公司向港交所遞表。而在5月5日之前,已有46家A股公司宣布擬赴港上市。基于此,中信證券已預期:
A股公司的港股發行潮預計將發生在2025年下半年。
02
科企專線革新:科創陜西萌動
在研究香港資本市場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兩個基本事實。其一是2014——2024年IPO累計募資額達3047億美元,為累計值全球第一。其二是在拿下4個單年度冠軍之后,2022年、2023年一度遇冷,但隨著2024年美的集團(00300)IPO哨響轉暖,“港股復興”一詞迅速在財經界走熱。
那為什么去香港的大多是科技股?原因是——香港正在加快擁抱!
這其中最大新聞是寧德時代(03750)于以357億元的募資額拿下2025年全球最大IPO,在恒瑞醫藥(募資89億元)等大型IPO加持之下,港交所在全球資本市場已半程奪冠。
請注意,上述大型公司,基本都是科技股。
但對廣大中型企業來說——港交所于5月6日推出了“科企專線”,則更具標志性意義。在這個限定于“生物科技企業”及“特專科技公司”的新政之中,令我們印象最深的地方有三點。
其一:支持“尚未盈利或未達主板收入要求”。
其二:允許“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
其三:以跨領域專家提供“手把手”服務。
相信大家對一和三并不陌生,最有創意的是第二條。專業人士的解釋稱:預披露制對此類企業來說,“過早披露核心技術或戰略細節可能削弱其競爭優勢,甚至影響融資進程。”
宏觀之下,我們最關切本土。在港股2024年逐漸轉暖及2025年加速擁抱的疊加效應之下,除三達膜此一上市公司之外,陜西擬上市公司亦積極現身。
4月,大醫集團正式遞表。
作為創新放射外科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先企業和引領者,大醫集團已開發一套全面的治療矩陣,以兩大創新放射外科系統(CybeRay及TaiChiRT Pro)為核心,其中CybeRay是全球首個實時影像引導伽瑪放射外科系統,并于2021年及2022年獲得美國FDA及國家藥監局批準,目前正處于適應癥擴展的研發階段。
提示一下,大醫集團就屬于“尚未盈利”。
5月,湄南高科轉戰香港。
我們首次關注這家企業系2024年6月,起因是他們先后在土耳其和阿聯酋實現海外業務突破,彼時上市方向還是美國。(詳見《》)但行至2025年5月,在陜西省人民政府與中國建設銀行共同主辦的“絲路金融合作共贏”金融專場交流對接活動中,該公司已與建行系機構簽署赴港上市服務戰略合作協議。
提示一下,湄南高科創始人旗下另一家上市后備企業(西域美唐)已于2023年3月與中介機構簽約了港股上市輔導合作協議。
顯然,“這一波”赴港的陜西企業,基本都是科技股。
03
兩地深耕:多主體現身
客觀地看,資本市場一直是陜港合作的重要節點。
僅以《深化陜港交流合作協議》為例,其于2024年9月4日在陜西高質量開放合作交流會上簽署,由省委書記趙一德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共同見證。百度百科顯示,在該協議的9項重點合作領域之中,“金融協作”高居第二位,內容包括“推動跨境投融資、綠色金融等業務對接”。
如果將金融合作視為重要軸心,其實從2018年起,兩地就資本市場的互動即有大量嘗試。尤其是在省委金融辦的指導下,近幾年新晉登陸港股的陜西籍上市公司,明顯出現了“質量提升”。
例如:2022年7月上市的德銀天下(02418),上市以來始終保持了1.5億元以上的凈利潤,且以數據業務推動的“車聯網”概念廣受關注,目前最新市值41億元。
例如:2022年11月上市的巨子生物(02367),凈利潤已由上市時的23億元沖至2024年度的55億元,其60億元的IPO融資也打破了陜西紀錄。雖然目前因相關爭議導致股價下跌,但最新市值仍近600億元。
例如:2024年7月上市的經發物業(01354),雖然稍顯傳統,但凈利潤仍較2022年度成長了60%,且對陜西盤活存量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在我們的觀察中,這一波“新勢力”漸次登陸港股,與此前海升果汁(已退)、西北實業(已退)等傳統企業相比,“科技股”已然宣布正式登場。
在以科技公司為代表的“實體陜軍”紛紛轉戰之際,提供高質量服務的“金融陜軍”也傳來挺進香港的最新動作。
6月12日,西部證券(002673)公告稱,為推進國際業務發展,公司擬出資等值10億元人民幣設立全資香港子公司(擬用名“西部證券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布局和拓展國際業務,服務公司跨境客戶需求。
從業務角度看,“跨境需求”的真實性太具體了。
金融棒棒糖曾梳理陜西上市公司海外營收占比數據(2021年),前4名的數據分別是瑞聯新材為65%、炬光科技為42.5%、斯瑞新材為17.7%、萊特光電為12%,無一例外都是科技股。
作為本土唯一的上市券商,先行一步,已經是個大信號。
注:近期香港金融領域重點動作
4月30日,《證券時報》報道稱:港交所與香港證監會已與部分中概股企業就“回流意向”展開接觸,并推出多項制度優化舉措。
5月30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于5月30日在憲報刊登《穩定幣條例》,8月1日生效之后,香港金管局將接受牌照申請。
6月10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意見》,允許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按照政策規定在深交所上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