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
凡是收到短信顯示可提前查高考分數,或有軍校、名校定向招生計劃、內部指標的,都是詐騙!一律不看、不咨詢!
【典型案例】周先生孩子剛參加完高考。一天收到一條短信顯示可以提前查分,后面附一條鏈接。周先生查分心切,沒多想就點擊查看,結果打開是一個虛擬查分網站,之后其銀行卡內5萬元資金被轉走。
【法官寄語】近期正值高考、中考結束,詐騙分子紛紛將目光盯上了考生和家長,以提供查分服務、花錢代為填報志愿、掌握補錄名額等為由,誘騙家長點擊帶有木馬病毒的查分鏈接或讓家長花錢進行“打點”、交保證金、指標費等“提前錄取”,以此來實施詐騙。
NO.7
凡是聲稱考生已被錄取,讓考生將學雜費提前打入指定的私人賬戶等,都是詐騙!一律不信、不打錢!
【典型案例】2023年高考結束后,考生陳某某收到一份“精美”的錄取通知書,顯示其已被一所從未報考過的“某某職業技術大學”錄取,還附有“官方網站”和聯系電話。陳某某與家人登錄網站后看到學校介紹、專業設置等信息,還附有大量圖片,看似十分正規。陳某某與家人信以為真,便按照要求提供網站鏈接交納學雜費1萬元。后陳某某通過正規渠道查詢錄取信息,才發現所謂的學校根本不存在。
【法官寄語】騙子往往通過非法手段獲取考生信息,制作逼真、精美的虛假錄取通知書,附上虛假的學校官網、聯系電話等信息,要求考生提前交納學雜費等,誘騙考生及家長錢財。考生收到錄取通知書后一定要通過正規的渠道查詢錄取信息,千萬不能輕信!
NO.8
凡是自稱“領導”,主動申請添加QQ、微信等社交賬號,先噓寒問暖關心工作,再發送偽造的轉賬延遲到賬截圖,后以幫助親屬朋友為由讓你轉賬匯款的,都是詐騙!一律不信、不轉賬!
【典型案例】某天,徐女士收到一個微信好友申請,對方自稱是某政府領導,徐女士信以為真便添加了對方微信。隨后“領導”以親戚急需用錢為由,要求徐女士代其轉賬20萬元到指定賬戶上,徐女士覺得可疑,便聯系該領導核實發現系騙子所為,隨后報警。
【法官寄語】騙子會通過瀏覽政府網站來掌握被害人的名字、工作單位、甚至職務,然后冒充“領導”與被害人相識并熟悉,之后再通過所謂的“公事”或私事來要求被害人轉錢。切記,領導一般不會跟下屬借款,轉賬延遲到賬截圖是能夠通過PS來偽造的。接到此類信息,務必抹開面子,及時打電話或當面跟領導確認!
NO.9
凡是以各種名義發送不明鏈接,通過社交平臺添加微信、QQ拉你進群,讓你點擊鏈接下載APP進行投資、退費的,讓你輸入銀行卡號、手機驗證碼和各種密碼的,都是詐騙!一律不信、不點擊!
【典型案例】近期,王女士收到一條聲稱是某電商平臺的優惠信息,點擊鏈接后,賬戶資金被迅速轉走。
【法官寄語】謹慎對待以優惠、掃碼送禮品、訂單異常等為內容的未知鏈接和二維碼,不要點擊和掃描,要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核實。購物要通過正規電商平臺或實體店進行,避免使用非官方APP和網站。注重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不隨意透露、或在不安全的環境下使用個人信息,防止上當受騙!
NO.10
凡是聲稱認識某單位領導、辦案法官等,可以為家人、親戚、朋友辦理入學、入職、崗位調動、職務升遷等,或者聲稱可以為案件當事人打贏官司、對刑事被告人從輕處罰或免予刑事處罰,需要花錢“打點”,要求轉賬、付錢的都是詐騙!一律不信、不轉賬!
【典型案例】某天,黃先生在朋友的飯局上認識了李某某。李某某聲稱認識很多單位領導,可以幫忙找工作、入學等。后黃先生女兒即將大學畢業,找了多家公司、單位均不滿意。黃先生便找到李某某幫忙。李某某要求黃先生拿出10萬元現金給某某領導送禮,黃先生遂給李某某10萬元現金。后黃先生等了很久都沒有消息,多次催促李某某未果,便要求李某某退錢,李某某稱錢已經用來請客送禮花銷了。黃先生無奈報警,公安機關調查發現李某某還涉嫌多起類似的詐騙。
【法官寄語】一直以來,入學、就業都是家長最操心、最重視的兩件大事,甚至為了子女入學、找工作到處花錢、找人、請托,希望給子女謀個好未來。這也給一些詐騙分子可乘之機。詐騙分子往往捏造認識相關領導,甚至捏造領導身份,以請客吃飯、送禮打點為由,讓家長掏錢,最后事沒辦成,錢也打了水漂。家長們要牢記,入學、找工作要仔細了解相關的政策規定和要求,通過正常的招考渠道進入,不要輕信他人,以免上當受騙!
供稿:金昌中院刑事審判團隊 趙永宏 編輯:金昌中院研究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