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違法犯罪分子將黑手伸到校園,以“兼職創業”“零成本開公司”等噱頭誘騙學生注冊企業,將誘騙他人提供的支付結算工具從“個人賬戶”延伸向“公戶”……
何為“公戶”?
公戶(對公賬戶)是指企業、個體工商戶或非企業法人等在銀行開設的專用結算賬戶,用于處理與經營活動相關的資金收付、稅務申報等業務。
當該類賬戶被用于非法資金轉移時,此類行為可能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甚至卷入更嚴重的犯罪活動。
在審理案件過程中
陳某曾提出疑問
我不太清楚這些APP是什么性質的軟件,他讓我刷臉我就刷臉,讓我簽字我就簽字,我按照他的要求回答銀行人員的問題……
檢察官出示其所簽署的材料,8家公司多達100余頁的文書資料,包含公司登記申請書、承諾書、涉稅登記表、任職證明、準予登記通知書……而上述文件均由其簽字,文書內容緊貼簽字區域,且其回答金融機構客服問題時,在對方詢問是否本人辦理XX公司或開戶時也表示同意,經核實后公司賬戶方可成立,陳某也提供本人手持身份證的照片并多次刷臉驗證,其作為一名成年人應當能夠分辨個人信息挪作他用的危害性,故陳某的辯解不能成立。
經過檢察官的釋法說理后,陳某自愿認罪認罰,于2025年5月14日在辯護人在場見證下自愿、真實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并同意適用速裁程序。
2025年5月16日,馬尾區檢察院以陳某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向區法院提起公訴。2025年5月22日,區法院以陳某犯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判處拘役四個月,緩刑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諸如此類的事件值得警醒
下面揭秘常見的集中“套路”
使用個人信息用于違法犯罪資金走賬絕非小錯,若構成犯罪,學業生涯可能就此終結,不僅名譽掃地,也影響考公、就業、參軍等前途發展,后患無窮。
兼職要看清介紹渠道、工作內容、報酬薪資等,若是非官方的兼職渠道,可能面臨上當受騙、違法違規的風險。學法懂法,警惕“快錢陷阱”,任何不考察能力、承諾暴利的兼職均可能涉罪,任何需要驗證個人身份信息的行為都需要再三謹慎考慮,收好身份證、銀行卡及手機卡,不隨意簽署“空白”文件,“刷臉”即代表默認,“不知情”不是理由。當發現可疑招聘信息或遭遇威脅時,立即向學?;蚬矙C關反映,檢舉違法犯罪行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來源丨馬尾區檢察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