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如今算是有苦說不出啊。
7月2日深夜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平臺上冷不丁扔出一條重磅消息:美國和越南達成新的貿易協議。
三條規定,寫得干凈利落,越南出口美國商品,20%關稅;轉口貿易,40%;而美國出口越南商品,0%關稅。
外界一片嘩然。越南連猶豫都沒有,第一時間就簽了。
越南靠老美養活呢,不簽能咋辦?
6月中旬,美國方面放出話來:90天貿易“?;饏f議”即將到期。
歐盟談不下來,日本和印度猶豫不決。
特朗普身邊的人急了,資本市場也挺慌。
需要一個突破口,一個樣板。
簽得快、體量小、對美依賴高,越南幾乎是為這個角色“量身定做”。
特朗普的算盤是:越南跪了,其他國家就不好意思不談了。
這個國家看起來風光,其實底子薄得很。
2024年,越南GDP增速是7.09%,在東南亞排第一。
但打開一看,全靠出口。
越南國家統計局亦坦言,其全年出口額幾近等同于國內生產總值(GDP)。
這就等于說,經濟命脈全掛在別人身上,尤其是美國。
2024年越南對美出口1366億美元,占了其出口總額的近三分之一。
這結構不能撐風吹草動,更別提關稅暴擊。
一個20%的稅就能讓越南的工廠關門、訂單流失、工人失業。
它哪還有心情談什么平等?能保住出口渠道,就已經謝天謝地。
很多人沒注意,協議里最狠的一條,其實是那句“轉口商品征稅40%”。
這句話根本不是給越南寫的,是寫給中國的。
中美貿易摩擦以來,中國不少企業把商品運去越南,再貼上“越南制造”的標簽出口美國。
這不是秘密,美國人也不是不知道。
只是之前礙于國際關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現在特朗普回來了,不裝了,直接下手。
40%稅率,就是堵死這條“曲線出口”的通道。
過去這些年,越南經濟跑得快,很大一部分是靠中國制造外溢。
中企把部分低端工序搬過去,越南負責貼牌、組裝、發貨。
成本低、速度快,越南一度被看成“第二個中國”。
但問題是這樣的增長模式太脆了。
沒有技術沉淀、沒有品牌話語權、沒有供應鏈主導力。
風向一變,“中轉站”就成了“死胡同”。
這次美國加稅,越南一下子被暴露在聚光燈下。
它發現自己根本不是制造強國,只是一個被利用的中轉地。
協議第三條:美國出口越南商品,零關稅。
這聽起來像是個小條款,但放在歷史里看,哪怕清朝都沒這么“謙讓”。
鴉片戰爭后,清政府都還保留了5%的關稅。
越南這次是直接放棄了關稅權,任由美國商品自由入境。
這不是對等,是單方面讓利。
但越南政府沒得選。
不簽,美國關稅46%伺候;簽了,至少還能維持出口。
他們很清楚,這不是要面子的時候。
只是這份“屈辱協議”,未來怎么跟國內交代,沒人說得清。
協議一落地,美國市場立刻反應。
阿迪達斯、耐克這些靠越南代工的品牌股價上漲,標普500也跟著一波拉升。
特朗普需要一個“外交成就”,來為自己的連任鋪路。
越南簽字就成了最好的“樣板工程”。
其他國家一看,越南都簽了,那我們是不是也該坐下來談談?
這是特朗普的全球戰略,用一個小國開局,逼其他國家就范。
中國當然知道這一手遲早會來。
過去幾年,中國制造在升級,產業鏈在重組。
“洗產地”不是主業,只是一個臨時通道。
但特朗普來得太快,封得太狠。
越南的這份協議一簽,中國出口路徑等于少了一條。
不是滅頂之災,但節奏被打亂了。
這時候誰還敢再用越南當跳板?全都得重新布局。
越南這次簽協議是現實選擇,但不一定是好選擇。
如果歐盟、日本、印度這些國家都頂住沒簽,特朗普到時候也得重新談條件。
到那時,越南這個“先跪的”,反而拿不到最好的籌碼。
歷史上帶頭認輸的國家,往往是最慘的。
越南以為自己搶了先機,其實可能只是搶了個尷尬的頭名。
“先跪的不一定活得久,熬住的反而活得穩。”
曹小靈看世界2025-07-03越南跪了,特朗普宣布越南不收美國一分錢關稅,專門沖著中國而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