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混,總歸是要還得!
2025年6月,廣西桂林市平樂縣事業單位招聘公示名單里,一個名字沖上熱搜——蘇某某。
筆試面試總成績第一的身份,被擬錄用為同安鎮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按理說,這是“小鎮做題家”逆襲的勵志劇本,可網友一扒,直接炸出驚天大瓜:“這貨不就是去年虐貓被處分的華中農大學生?”
6月19日,桂林人社局發布了最新事業單位考察名單,引起全網不滿。
蘇某某報考的是桂林市平樂縣同安鎮便民服務中心。
期間他以75.40的總分進入了考察環節。
一般進入到這一步的考生,對于這份工作基本上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事情出現了轉機。
當網友發現吳某某“投毒虐貓”事件后,大量的舉報信飛向桂林人社局。
最終,官方認定其“不符合錄用條件”,正式取消聘用資格,就連央視也點名蘇某某不符合招聘條件,取消其招聘資格。
虐貓考生被刷!41萬人點贊支持,但評論區卻吵翻了。
那么,這是道德審判還是罪有應得?
我們先來看看蘇某某事件的完整經過,再來做決定。
2024年,華中農業大學校園內接連出現流浪貓異常死亡事件。
據目擊學生描述:部分貓尸體呈現四肢無力、口吐白沫、抽搐等中毒癥狀,更有貓只被擺“大字型”姿勢,并用膠狀物黏貼于地板。
11月25日,學校接到舉報后,立刻與轄區派出所聯合展開偵查。
調查顯示,警方立即鎖定了華中農業大學在校學生蘇某某。
蘇某某在10月至11月期間,分5次將人用處方藥物碾碎后投喂校內流浪貓。
而他投毒手段極為隱蔽。
將藥物摻入貓糧或飲水中,導致貓只在無明顯外傷的情況下中毒死亡。
更令人發指的是,蘇某某疑似拍攝虐貓視頻并在網絡社群傳播,以炫耀其施暴過程。
甚至在事件曝光后。
蘇某某在社交媒體上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被貓吵得睡不著覺”。
他毫無悔意的行為,引發了一眾網友的討伐。
流浪貓作為校園生態的一部分。
它們均是校園自發的愛貓組織辛苦保護,并已做過絕育、準備領養的。
吳某某虐殺行為,不僅破壞了校園和諧氛圍,更讓學生對校園安全產生質疑,甚至有學生因目睹貓尸而出現心理創傷。
事件經網絡曝光后引發公眾廣泛關注。
網友扒出蘇某某的社交媒體動態,發現其不僅毒殺校內流浪貓,還曾對周邊高校流浪貓下手,導致多只貓失蹤或死亡。
對此,2024年12月7日,華中農業大學就“虐貓”事件發布情況通報。
學校依據調查情況,根據《華中農業大學學生紀律處分規定》第三章第十三條第(一)項規定,給予蘇某某嚴重警告處分。
學校將進一步加強生命教育,強化校園管理,維護學校正常秩序。
原本以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
結果時隔半年,蘇某某因“虐殺貓”再次登上熱搜,甚至都驚動了央視新聞。
隨著桂林市平樂縣同安鎮便民服務中心近期發布擬錄用人員公示,其中名為蘇某某的考生已進入考察階段。
網友們坐不住了,迅速組建了“反虐貓聯盟”。
不到24小時就扒出蘇某某的社交賬號、處分記錄。
有人翻出他高中時期的“黑歷史”,曾虐殺鄰居家的寵物狗,被家長上門投訴。
甚至還有人翻出蘇某某虐貓視頻的截圖,一只橘貓抽搐著倒地,而鏡頭后的蘇某某笑得猖狂:“這貓叫聲像殺豬,太逗了!”
面對網友的投訴,相關部門立即做出了回應:
進入考察名單的蘇某某與去年被舉報虐貓的蘇某某同名同姓,但是否就是被華中農業大學通報的蘇某某,因為公示信息有限,還有待確認。
如果這名考生確實為虐貓者本人,會根據事業單位錄用考察程序去處理,不符合錄用條件者則不予錄用。
在此期間,河南都市頻道也播報了這條新聞:
桂林同安鎮已經做出了回應,是同一個人,目前正處于政審考察階段。
那么,虐殺貓的人,能進入事業單位嗎?
到了7月1日,官方通報終于來了,平樂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經考察核實,根據《桂林市2025年度事業單位公開考試招聘工作人員公告》(以下簡稱《公告》)第一條第四點、第十點規定,該考生不符合《公告》中規定的招聘條件,取消其招聘資格。
而且連央視新聞也報道了這件事。
短短的一段話,直接終結了蘇某某的“鐵飯碗”夢。
而蘇某某的“社會性死亡”是一場全民狂歡,網友P圖嘲諷:“建議給蘇某某安排個崗位——‘動物管理局局長’。”
但在此之前,卻有幾位知名人物曾為蘇某某發過聲。
6月30日,胡錫進為蘇某某發聲。
他在文中提出一個問題:輿論是否必要一直“追殺”犯了虐貓錯誤的人,讓他們的代價持續下去?無法工作,沒有出路?
胡錫進建議大家對這個“虐殺貓”的兇手寬容些。
蘇某某已經受到了懲罰,就應該將他的命運交給身邊的小環境去決定,大家沒必要一直追著“殺”。
對于胡錫進的言論網友是不贊同的,他們在評論區給出了不同的意見。
除此之外,廣東的一位經濟學者宋慶輝,也曾站出來為“虐貓考生”說話。
在2024年4月9日,宋清輝在社交平臺發布了一則朋友圈,他在文中指出“虐貓不犯法”,“虐貓考生應公平對待”等言論。
不出意外,宋清輝的評論區炸了。
作為網友,生活中我們可能沒什么本事,但是我們的三觀絕對超正。
蘇某某被拒,絕非簡單的“對錯”問題,而是社會價值觀的一次激烈碰撞。未來,如何在法治框架下平衡道德與公平,仍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