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這次真是豁出去了!在美國人面前直接拍桌子劃下兩道"死亡紅線"——農業和乳制品領域寸步不讓。然而,看似強硬的背后,依舊是一把辛酸淚。
(印度對美國劃紅線,不允許對農業和乳制品加征關稅)
1、在印度,沒人敢拿農民的利益開玩笑
在美國即將發起新一輪“貿易戰”的時候,印度財長西塔拉曼"先發制人",在特朗普還沒出招前就先亮出了底牌,強調農業和乳制品領域,是印度經濟發展的核心,不允許美國削弱其在全球的農業地位。
為什么印度人這么緊張農業?
看看數據就明白了:印度14億人口中,近一半靠農業吃飯。更夸張的是,印度可是全球最大的牛奶生產國,年產1.87億噸,比整個歐盟加起來還多!這要是在農業上松口,美國那些享受巨額補貼的農產品涌進來,印度農民還不得集體造反?
(印度曾因農業政策,引發國內農民集體抗議)
說到農民造反,去年那次"拖拉機革命"可把莫迪政府嚇得不輕。當時30萬農民開著拖拉機圍困新德里,差點把首都變成"拖拉機停車場"。最后莫迪政府不得不低頭認錯,廢除了引發眾怒的農業法案。這血淋淋的教訓就擺在眼前,誰敢拿農民利益開玩笑?
不過有意思的是,印度人一邊擺出"誓死捍衛"的姿態,一邊又偷偷給美國遞橄欖枝。西塔拉曼嘴上說著"絕不退讓",轉頭又承認美國是"重要貿易伙伴"。這種"硬話軟說"的外交辭令,明擺著是在告訴特朗普:除了這兩塊禁區,其他都好商量!
2、印度軟硬兼施,對美畫下大餅
印度這波操作堪稱"刀尖上跳舞"!一邊死死護住農業命脈,一邊又給美國畫了個5000億美元的大餅——承諾到2030年要把雙邊貿易額翻兩番。這數字聽著就嚇人,要知道去年美印貿易額才1288億,這意味著未來七年每年要增長近20%!
莫迪政府打的什么算盤?
(印度承諾2030年前提升雙邊貿易額,實現經濟共同增長)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印度經濟現在就像個高燒不退的病人,急需外資這劑"退燒藥"。制造業PMI連續三個月萎縮,盧比匯率暴跌,失業率居高不下...再不搞點大動作,2047年成為發達國家的豪言壯語就要淪為國際笑柄了。
但奉行"美國優先"的特朗普早就看印度不順眼了,去年美印貿易逆差高達273億,在特朗普眼里這就是在"薅美國羊毛"。現在他手里攥著三張王牌:90天關稅豁免期7月9日到期、26%的懲罰性關稅大棒、還有"全面降低貿易壁壘"的霸王條款。
這架勢,分明是要把印度當成第二個伊朗來收拾!最戲劇性的是時間節點——雙方約定要在今年秋天前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現在莫迪團隊天天在華盛頓玩"密室逃脫",一邊要防著國內農民暴動,一邊要應付特朗普的"極限施壓"。
3、美印博弈,各有各的算盤
整體來說,這場美印貿易博弈背后,藏著兩個大國截然不同的算盤。美國想要復制"美墨加協定"的成功經驗,用關稅大棒逼印度全面開放市場;而印度則在玩"太極推手",既要保住核心利益,又想借美國東風實現經濟騰飛。
(特朗普施壓重重關稅,對印度經濟造成巨大壓力)
看看特朗普開出的條件清單就明白什么叫"獅子大開口":要求印度取消對美國醫療器械的價格管制(目前印度設定了價格上限)、開放電商市場(沖擊印度本土平臺Flipkart)、降低哈雷摩托車關稅(從50%砍到0)...這哪是貿易談判?分明是要印度"經濟裸奔"!
但莫迪手里也攥著兩張王牌:一是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二是扼守印度洋的戰略地位。最近印度海軍在馬爾代夫的動作,明擺著是給美國遞"投名狀"——你看我幫你盯著中國呢,貿易上是不是該給點優惠?
現在最大的懸念是:特朗普會不會在最后72小時突然變卦?畢竟這位"交易大師"最擅長的就是臨門一腳加價。要是真把印度逼急了,莫迪轉頭就能去找歐盟簽自貿協定——要知道,印度和歐盟的貿易額可是美印貿易的兩倍還多!這場世紀談判,注定要拼到最后一秒才見分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