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最為人熟知的當屬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這四大美女。而在民間,關于這四位美女,也有不少的傳說,甚至其中有幾位被人稱為“紅顏禍水”。而本文所要講述的人物,同樣是一位絕世的美人,她生活在亂世,曾經有5位總統癡情于她的美貌,甘愿做她的裙下之臣。但是她卻選擇隱居在山村之中,過著守寡的生活。更令人驚奇的是,在她死后,竟然允許其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她就是劉喜奎,那么她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為何甘愿守寡于山村,又為何能夠葬在八寶山中呢?
在1894年,劉喜奎出生在河北滄州市。從小就表現出戲劇天分的劉喜奎在8歲的時候進入科班學習京劇。2年后,劉喜奎憑借自己出色的天賦和優秀的戲曲功底,拜當時河北梆子的名師宋永珍為師,出師之后,劉喜奎在天津等地登臺演出。但是由于當時戲曲角色都有男子扮演,使得劉喜奎根本沒有表現的機會,無奈之下,只好以武生入行。
隨著時間的流失,人們開始有些聽膩了男伶的演唱,轉而開始尋求女伶。而劉喜奎正是趁著這種風潮,成功走紅。不過,如果沒有后來的走紅,也許劉喜奎的命運不會這樣坎坷。劉喜奎在當時的“中和園”掛牌演出,憑借著自己出色的戲曲能力,征服了許多聽眾,也讓“劉喜奎”這個名字被人們所熟知。
當時北洋政府出臺了不許男女同臺的禁令,而且不允許女伶出入大劇院。劉喜奎憑借著自己出色的演出,讓茶館和游藝園的生意日漸紅火,不僅改變了聽眾刻板的印象,而且也讓女伶走上了大舞臺。并且在1930年,禁止男女同臺的條令被解除。
在1914年,劉喜奎將救國救民的理念融入到了河北梆子的新戲中,激發了不少聽眾的愛國熱情,而后來的周總理也在其中。在1915年里,劉喜奎第一次和梅蘭芳同臺演出,演出完畢后,當時的名角譚鑫培都曾感嘆比不上這兩位。在1918年,民眾評選梅蘭芳為男伶大王,而劉喜奎則是女伶大王,可見當時劉喜奎的名氣之大。
劉喜奎雖然在戲曲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身為女伶的她,卻因為自己的名氣而招致了許多麻煩。劉喜奎事業成功的時候正值民國軍閥混戰,當時北洋政府的總統都換了好幾個。當時的娛樂項目可不像現在這么多樣,于是這些總統都有聽戲、看戲的愛好,而身為名伶的劉喜奎自然就在被邀請之列。
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錕這五位總統都對劉喜奎垂涎三尺,手段也是各有不同,有的想要明媒正娶,有的想強行占有。其實當時劉喜奎心中已有所屬,正是梅蘭芳。二人可謂是一對天造地設的金童玉女,戲曲界的同行也十分看好他們,希望他們能夠喜結良緣。劉喜奎深知這些權貴的手段,生怕因為他們而斷送了梅蘭芳的藝術前程,于是毅然選擇放棄了自己的愛情。
為了躲避當時權貴的糾纏,倉促之下,劉喜奎嫁給了崔承熾。誰知,相親時崔承熾竟然用了替身。婚后,劉喜奎此時悔之晚矣。不過,崔承熾也因為娶了劉喜奎而得罪了其他的權貴,落得個四處奔波的下場,三年后,崔承熾因病去世。之后,劉喜奎隱居山村守寡,從此閉門謝客,退出了演出舞臺。
在抗日戰爭爆發后,日本侵略者曾使用重金聘請劉喜奎復出,希望她能夠前往日本演出,不過劉喜奎委婉地表達了拒絕之意。在日軍走后,劉喜奎深知自己不宜在此地待下去,于是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后來,劉喜奎來到抗日區,在這里義演籌集抗日的資金。抗日勝利后,劉喜奎重新登上了演出的舞臺,之后前往中國戲曲學校教學。在赴朝鮮慰問團的愛國義演活動中,年僅60的劉喜奎選擇了參加,并表示如果不參加,會是自己一生的遺憾。在1964年,劉喜奎去世,被葬于八寶山革命公墓。
劉喜奎的一生見證了中國近代起起伏伏的歷史,雖然充滿坎坷艱辛,但是也充滿了傳奇色彩。她知進退,愛祖國,可以說得上是一位傳奇女子。她雖然迫于無奈放棄了自己的愛情,但是也為中國戲曲的發展和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希望大家能夠銘記這位美人,這位傾國傾城的美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