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有“三蕭”,都是軍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解放戰爭后期,蕭勁光擔任四野12兵團司令員,蕭克是第四野戰軍參謀長,蕭華則出任第13兵團政委。蕭克是從華北軍區過來的,來得晚一些,但這3人職務級別都相當高了。建國后蕭勁光被評為大將軍銜,蕭克和蕭華都是開國上將,依舊地位顯赫。
三人之中,蕭華是最年輕的,14歲成為紅軍連級干部(簡直不可思議)、17歲就當上了師政委,軍政雙全被譽為“娃娃司令”。到1955年授銜時,蕭華還是五十多位上將中年齡最小的一位,只有39歲,確實厲害。
像這樣年輕有為的軍隊人才,上級自然視若珍寶,屢屢委以重任。1949年四野大軍順利南下,雖然白崇禧桂系軍事集團還在負隅頑抗,但誰都知道解放廣西只是時間問題?!?01”等四野領導,也是未雨綢繆,提前確定好了廣西的黨政軍負責人,領導們看中了軍中“多面手”蕭華。
有人可能會說,這么關鍵的位置,四野領導就能拍板么?在組織程序上當然不能,但實際決策過程中,不說一定會兌現,多數情況下也沒什么變數。因為解放戰爭后期,哪個野戰軍負責解放的省份,基本就由這支大軍直接出人來管理,這幾乎是約定俗成的。倒不是“論功行賞”,而是出于接管工作的需要,總不能千里迢迢,跨戰區調不熟悉情況的干部過來吧?也沒有這個必要。
蕭華接到上級通知后,也是做好大量功課,準備去赴任了。要說蕭華也確實得到組織器重,這個時候全國許多地方還沒有解放,他都已經作為代表,被派到匈牙利出席外事活動了,并在布達佩斯被選為“世界民主青年聯盟理事”,如此經歷,在開國將軍中很罕見。如果僅就四野系統內部進行選擇,蕭華是很適合去廣西獨當一面的,論任職履歷及工作能力,他都非常全面并且過硬,這在四野上下是有共識的。
但接下來的情況出乎意料:關于蕭華主政廣西一事,用人方案報上去之后,很快就被教員給叫停了。廣西首任負責同志的人選問題,教員有著更深的考慮,蕭華似乎并非最理想的一位。經過研究,時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張云逸,被確定派往廣西主持大局,蕭華最終沒有去。至于山東軍區,則由名將許世友接管。為什么是張云逸呢?這就是軍委高深的用人思路和策略了。
1929年張云逸在廣西領導過百色起義,群眾基礎比一般將領要好太多,非常適合廣西這種邊陲省份。廣西跟其他地方相比情況特殊,如果沒有當地百姓的普遍支持,解放初期很容易產生問題。畢竟桂系集團經營幾十年,在那里根深蒂固,還有大量民團組織及流寇,需要張云逸這種有根基、有定力的老將壓陣。
而蕭華雖然軍政素質全面,卻沒有任何廣西背景,在短時間內未必容易得到群眾擁護;并且組織上考慮他年紀太輕,一旦同時面臨諸多復雜情況,難以像張云逸那樣進行老練處理,張云逸要比蕭華大24歲。所以“非四野”系統的張云逸,成為了廣西黨政軍負責人,這種用人方式在其他地區并不多見。廣西模式很有延續性,在張云逸之后,又是具備深厚“廣西背景”的韋國清接班,確保了當地社會穩定及發展。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