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明明按時吃鈣片,
怎么還越來越難受?”
70歲的王大爺(化名)
躺在病床上,一臉困惑。
原來,患有骨質疏松的王大爺聽信“補鈣越多越好”的說法,不僅每天按最大劑量服用鈣片,還搭配維生素D補充劑。
結果一個月后,不僅骨痛沒緩解,反而出現惡心、嘔吐、多尿等癥狀。經檢查,王大爺的血鈣濃度嚴重超標,確診為高鈣血癥。
(網絡圖,由騰訊元寶AI生成)
盲目補鈣容易引發健康問題
“這樣的病例在內分泌科并不罕見。”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內分泌與代謝病醫學中心蔡梁椿博士告訴記者,“我們常接診因盲目補鈣引發健康問題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
“很多人以為鈣是營養品,多吃無害,這是大錯特錯!”蔡梁椿博士解釋,過度補鈣會導致血液中鈣濃度升高,引發高鈣血癥,導致惡心、燒心、乏力、食欲不振,甚至出現脫水、意識模糊等情況。
高鈣狀態還可能增加腎結石風險。福建衛生報健康大使、省立醫院內分泌與代謝病醫學中心主任醫師梁繼興表示,如果骨質疏松患者同時有腎結石的情況,那么服用鈣片或骨化三醇這類藥物,可能會使尿鈣增加,加重腎結石的情況。
此外,過量補鈣可能導致兒童骨骺早閉和生長受限,增加老年人血管鈣化風險,還會干擾鐵、鋅等礦物質的吸收,從而影響整體健康。
補鈣前先做個評估
“補鈣不能憑感覺。”蔡梁椿博士提醒,補鈣前應先評估日常飲食鈣攝入量,并檢測血鈣、血清25-羥維生素D等指標;再由醫生綜合判斷補鈣劑量。
若需補鈣,服用鈣片后定期復查至關重要:通常服藥2~4周后需復查血鈣水平。若結果穩定,可每3~6個月復查一次。
骨質疏松患者還需定期監測血鈣、磷及骨質疏松五項檢查,以評估治療效果。否則容易像王大爺一樣,出現血鈣升高問題。
選購鈣片注意看元素鈣的含量
要注意的是,通常所說的補鈣劑量,實際上指的是元素鈣的含量。
“以碳酸鈣為例,其本身的含鈣量為40%。假設某碳酸鈣產品標注1500毫克,實際元素鈣含量則為600毫克。”梁繼興主任醫師說,“骨質疏松患者一般每日需攝入1000-1200毫克元素鈣,按碳酸鈣計算約相當于兩片的量。具體補鈣量需因人而異,因個體對鈣的吸收和調節能力不同。”
選擇適宜的鈣片種類同樣重要。常見鈣片包括碳酸鈣、檸檬酸鈣等,其中碳酸鈣的含鈣量較高,但其吸收依賴胃酸,通常建議飯后服用。對于胃酸分泌不足的人群,可選擇補充檸檬酸鈣。
這些人群補鈣需適量
01
青少年
梁繼興主任醫師介紹,我國青少年每日總鈣推薦量為1200mg。若日常飲食約提供400–500mg,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1片碳酸鈣D3片(600mg元素鈣+125IU的維生素D?),并鼓勵多喝奶、吃豆制品。
02
絕經后女性
絕經后女性是補鈣的重點對象,尤其是曬太陽較少的女性,其補鈣量需較其他人更多。若存在早絕經(40歲前)、骨密度低或易骨折等高危因素,或曾服用影響骨代謝藥物(如糖皮質激素)的女性,補鈣需更為積極。 需注意的是,補鈣前應排除腎小管酸中毒、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亢進、庫欣綜合征、惡性腫瘤骨轉移、多發性骨髓瘤等疾病的影響,待確診為絕經引起的骨質疏松后,再制定合理的補鈣方案。
03
骨質疏松患者
需保證每日800–1200mg元素鈣的“總攝入量”(飲食+補充劑),并同時補充維生素D與規范用藥,才能真正提高骨強度、降低骨折風險。
04
普通人群
對于普通大眾,若存在骨質疏松高危因素,每日鈣補充量以600毫克為宜,對于無骨質疏松高危因素的年輕人,通常無需額外補鈣。日常飲食中的牛奶、豆制品、綠葉蔬菜等都是良好的鈣來源,配合適量運動即可促進鈣吸收。
更多用藥問題
可以上“福建衛生報健康+”小程序
1V1免費咨詢三甲醫院藥師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林穎
編輯:李子
審核:黃美輝、陳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