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過,一個老生常談但經久不衰的提問:一個人,為什么能總是不順。
想搞錢,錢躲著你走。
想談情,情總是不如意。
根本原因只有一個,你沒有開竅。
一個人,只要真正開竅了,做任何事情,才會真正的一馬平川,一帆風順,人生宛如開掛一樣,做什么成什么。
那么,什么是開竅?
我告訴你最底層的邏輯,開竅,就是五個字——將自我打爛。
任何時候,只要你感覺人生不順,原因就是你的“自我”太堅固了,像個殼一樣把你罩住了。
開竅的過程,就是一次徹徹底底打爛自我的過程。
打爛了,你就涅槃了。
不打爛,你永遠出不來。
什么是“自我”?
我們剛來到人世間,就是一個嬰兒,一無所知,空空如也。
后來,父母教我們,老師教我們,社會教我們。
接著我們自己讀了很多書,學了很多知識。
最后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看法,也就是所謂的三觀。
三觀的不斷糾纏織網,最終,一個“自我”就這樣被塑造起來了。
自我像一張巨大的蜘蛛網,把你包裹在最中間。
它的優點是,你可以不用動腦,聽“自我”的自動指揮,生活很輕松。
缺點是,你會被他束縛,然后做什么都很難順利。
所以請你記住這句話:“自我”的存在,就是為了有一天,讓你親手把它打爛。
一個人,只有徹底打爛了自我,才能真正稱得上是“開竅”了。
否則,永遠被網在里面,出不來。
縱觀哪些真正打爛了自我的人,無不經歷過這三件事。
而任何人,只要經歷了這三件事,沒有一個不開竅的。
第一件事:自尊被人踩到了地底
人一旦有了自尊,就會變得傲慢。
一個傲慢的人,聽不進別人的建議,總覺得自己是對的。
別人說一句批評的話,他就跳起來。
讓他去求人,比要他的命還難。
傲慢的人,處處受阻。
因為真實的世界,只看結果。
你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不是你覺得你行,你就行。
所以,你會看到很多有才華但很傲慢的人,一輩子郁郁不得志。
直到有一天,你遇到了一個人一件事。
他把你像螞蟻一樣,輕輕一腳,踩在地上。
把你所有的驕傲、所有的體面,摔得粉碎。
你被羞辱了,還無能為力,所有的憤怒、所有的不甘,就兩個字:沒用。
沒有一個人理你。
那一刻,你的自尊,就徹底被打爛了。
但是呢——
從此以后,你徹底想通了,哦,原來,我能輸得起啊。
面子是什么?能當飯吃嗎?
別人潑了你一臉冷水,你抬頭就給一個燦爛的笑臉。
別人嘴里碎著你的短處,侮辱你,但你心平氣和地把訂單給簽下來了。
沒事,隨便你們說,只要我實現我的目的都好說。
因為你最珍視的“自尊”,已經碎過一次了,你發現天沒塌下來。
你就開竅了。
有人擔心,沒有自尊的人,活得會很卑微。
這是天大的錯誤。
不少人表面畏畏縮縮,自尊很低的樣子,實際上隨便說他一句話,他受不了了隨時跳起來罵娘,什么錢什么道德都可以不要。
但一個自尊被碾壓過的人,隨你說,隨你笑,我只認我的成績。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被處以宮刑。
對于一個士大夫來說,還有比此更大的羞辱嗎?
他作為文人的風骨,在那一刻,被摔得稀爛。
而后,自尊粉碎的他,完成了一部前無古人的史書。
從此,世人的眼光、嘲笑、非議,都與他無關了。
所以說,一個自尊被碾過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無我”,才能真正做到聚焦。
第二件事:認知被完全敲碎
固有的認知,會阻礙人學到新東西。
假如你認為“天上不會掉餡餅”,但有一天,上萬上億的訂單砸你臉上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騙人的”,然后你主動就躲開了。
你的認知,讓你失去了這次機會。
為什么所有的培訓課程、企業內訓,為第一課總要讓你有“空杯心態”?
就是讓你暫時把你那些“我認為”的東西先放下。
否則,你帶著滿滿一杯水,你還怎么裝得進新的東西?
那么什么時候,你腦子里的墻會被錘子敲散?
當有一天,你親眼看到,有人用一種你完全無法理解,你還有點鄙視的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那一刻,你腦子里的認知墻,就裂了。
可能是正面的。
比如,你身邊有個朋友,你覺得他能力平平,想法天真。
他決定去創業,搞一個你完全看不懂的項目。
你覺得天方夜譚,怎么可能。
但他就像一塊牛皮糖,一次次失敗,一次次爬起來。
幾年后,他賺到了你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
你的認知碎了一地,原來,臉皮厚一點真的可以,百折不撓真的有用,成功的路不止“好好讀書”一條。
當然,認知的破碎也可能是負面的。
你看到一些人,用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迅速爬到了高位。
雖然鄙視和不屑。
但你又不得不承認,他成功了,他得到了你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
那一刻,你的認知也會動搖。
當你的認知被一次次敲碎的時候,不管是什么形式的,你都會開竅。
你終于愿意承認,想要做成一件事,道路不是一條,而是千萬條。
然后不再輕易地否定任何事,不再輕易地給任何人下定義。
所有你曾經看不慣的、不理解的,都成為你的助力。
你開始變得謙卑、包容,像一塊海綿,可以吸收一切。
褚時健,曾經的“煙草大王”,人生跌到谷底,70多歲高齡,保外就醫。
所有人的認知都告訴他,別折騰了,安享晚年,就是最好的結局。
然后他帶著妻子,跑到哀牢山,承包了一片荒山,開始種橙子。
在當時,有多少人能理解?
一個古稀老人,一個曾經站在頂峰又摔下來的人,去當一個果農?
后來,“褚橙”成了中國最知名的水果品牌之一。
這誰能想到呢,當時,震撼了多少人投身果樹行業啊。
所以說,當你的認知被敲碎后,你就不再有精神內耗了。
你不會再糾結“應不應該”,你只會考慮“能不能成”。
第三件事:情感受到一遍遍刺激,最終毫無波瀾
真正做成大事的人,你會發現他們臉上都沒有什么表情。
一般人眼里天大的事,在他們看來,可能就跟吃飯喝水一樣平常。
他們經過各種各樣的大起大落,他們的情感閾值,早就被拉得非常非常高了。
而一個人的“自我”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情感。
一個情感豐富的人,很可愛,但也很脆弱。
喜怒哀樂,完全被外界掌控,會因為一點風吹草動,情緒就產生劇烈的波動。
什么時候,你才能放下情感上的“自我”,才是真正的開竅。
而這只有一條路:反復接受大起大落的刺激。
今天公司上市,身家百億,狂喜。
明天政策變動,公司破產,負債累累,大悲。
今天被人捧上神壇,說你是天才。
明天被人踩在腳下,說你是廢品。
這種過山車一樣的經歷,一次,兩次,三次……
次數多了,你就麻木了。
你會學會平靜地看著一切發生,然后分析原因,找到辦法,繼續往前走。
這,就是開竅了。
但,此一點是三件事里最難的。
因為人性,是趨利避害的。
所有人都喜歡“大起”,但所有人都討厭“大落”。
人性就是喜歡追求確定性,追求安穩,想方設法地避免任何失控的風險。
然而,不經常被刺激,一個人的情感就是脆弱的,永遠也沖不破那個束縛自己的繭。
李安導演,如今是世界級的大師了。
他拿獎拿到手軟,面對鏡頭,永遠是那副溫文爾雅、波瀾不驚的樣子。
你知道他早年經歷了什么嗎?
畢業后,整整六年,沒有工作,在家里當“家庭煮夫”,靠著妻子的微薄薪水生活。
一個學電影的博士,一個大男人,六年。
你可以想象,他內心的情感,經歷了多少次的煎熬。
那段漫長的、沉寂的歲月,把他所有的情感棱角都磨平了。
最苦的日子他都熬過來了,那些掌聲和光環,已經無法再讓他的內心產生巨大的波瀾。
票房好,他的內心:哦。
票房差,他的內心:哦。
情緒穩得像大海,這樣的人,做什么事,不是一馬平川?
要創造哪些條件,好去經歷上面三件事?
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你永遠都不要去經歷這三件事。
凡事都有代價。
打爛自我,的確能讓你獲得超乎尋常的個人素質,讓你做任何事都一馬平川。
但代價是,你要經歷普通人無法想象的起起伏伏,大喜大悲。
等于是把自己扔進煉丹爐里,用烈火反復烘烤,死去活來。
你去看那些真正開竅的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被逼的。
被命運推到了懸崖邊上,不得不跳下去。
是的了,如果非要說有什么辦法,那就是——逼自己。
所謂的逼自己,無非也是三件事。
第一,不留后路。
去做一件事,不要總想著“不行我還可以回來上班”。
把橋燒了,你就只能往前沖。
第二,抱著徹底失敗的心態去做。
你要提前預設,做此事,最壞的結果是什么?
是傾家蕩產?是眾叛親離?
想清楚,問問自己能不能接受。
如果能,那就去做。
你就不會再畏首畏尾。
第三,放棄所有的舒適。
不要待在讓你舒服的環境里。
不要跟讓你舒服的人在一起。
所有讓你舒服的東西,都是軟刀子,會磨掉你的意志。
你要主動去啃硬骨頭,去見識更厲害的人,去進入讓你感到不適的圈子。
你要想清楚。
此路,九死一生。
那些真正打爛了自我,成功開竅的人,都是什么樣的?
我說五點,你感受一下。
第一,極度的平靜感,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
第二,行動力強到可怕,看準了就干,錯了就改,執行過程干凈利落。
第三,洞察人心的能力。因為自己的“自我”碎過,所以能輕易看透別人的“自我”是什么樣的。能理解人性的所有弱點,并以此為工具,服務與自己。
第四,對外界的評價,幾乎免疫。你夸他,他謝謝你。你罵他,他也謝謝你。他的人生,不需要任何觀眾。
第五,身上有一種奇特的混合氣質:極度的謙卑和極度的自信。他們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所以謙卑。但他們也知道自己能搞定一切,所以自信。
人這一生,就是一個不斷“破我”和“立我”的過程。
那個堅固的、脆弱的、傲慢的、偏執的“自我”,是你成長的最大牢籠。
你親手建造了它,也要學會親手打碎它。
每一次打碎,都是一次重生。
很痛,但很值得。
路漫漫其修遠兮,愿你,也能有打破牢籠的勇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