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上午,北京大學2025年本科生畢業(yè)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邱德拔體育館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古生物專業(yè)1964級本科校友舒德干(黃岡中學1964屆校友)作為校友代表發(fā)言。
以下為舒德干院士講話全文(略有修改):
循達爾文足跡前行,力行科學創(chuàng)新
——在北京大學2025年本科生
畢業(yè)典禮上的講話
尊敬的各位領導和老師們,親愛的學弟學妹們,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誠摯地祝賀同學們完成學業(yè),成功畢業(yè),邁向人生新的輝煌!
1964年,我從湖北黃岡中學畢業(yè),有幸進入北大地質地理系學習。受高中生物課林老師的啟發(fā),我選擇了古生物學專業(yè),那里是進化科學的實證殿堂,極富挑戰(zhàn)性。今天非常榮幸能向母校匯報我的人生軌跡,與同學們分享人生感悟。
北大人都受惠于母校強基礎、寬口徑學習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培育思想自由,鼓勵在交叉學科處實現(xiàn)學術創(chuàng)新。生物系不僅給我們專業(yè)開設了多門生物基礎課,還特別開設了能激發(fā)“質疑思維”的達爾文主義課。在課堂討論中,同學們既啟蒙于達爾文改變人類自然觀和世界觀的科學進化論,也為他在《物種起源》中留下的世紀謎題爭論得面紅耳赤,都立志日后要通過化石實證破解這些難題,發(fā)展進化論。
后來,我到西北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又在美國、德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交流訪學。其間,我一直不忘初心,循著達爾文足跡前行,咬住青山不放松。達爾文科學精神的靈魂是大膽質疑,挑戰(zhàn)傳統(tǒng),求新求實。我剛結束德國洪堡博士后工作,便立即回國,一頭扎入全球最好的化石寶庫澄江動物群里折騰,保持好奇心,堅持邏輯思維,激發(fā)科學想象力,聚焦大問題,尋求思想理論創(chuàng)新,一干就是35年;其間我在學術上也犯過錯誤,遭遇挫折,這提醒自己要更加嚴謹求實,繼續(xù)攀登。幸運的是,在達爾文留下的幾個主要謎題破解上,獲得了實質性突破。
達爾文天才地提出“生命樹”思想,卻不了解其中的動物樹如何孕育成型。2003年,我與另外兩位學者一起以“澄江動物群及寒武紀大爆發(fā)”項目共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但我沒有沾沾自喜,深知該獎項并不完美,它既沒有發(fā)現(xiàn)澄江動物群的核心價值,也沒有揭示出寒武紀大爆發(fā)的本質屬性。此后,我?guī)ьI團隊聚焦這兩個缺憾,堅持動物樹源頭探秘,終于發(fā)現(xiàn)了第一動物樹的完整框架。實際上,這個地球上最早的三分動物樹就是澄江動物群的核心價值:其科學意義非同尋常,它開啟了地球全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并最終催化出今天美麗的動物星球。由此,2016年我們團隊又以“地球動物樹成型”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達爾文漸變論困惑于生命演化中的重大突變,他否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fā)的真實性。我綜合分析了5億多年前的化石大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動物演進中量變與質變交織,漸變與突變共存,門類進化中存在明顯的階段性;基此我提出了三幕式寒武紀大爆發(fā)假說,初步實現(xiàn)了進化理論創(chuàng)新。
達爾文名著《人類的由來》論證出“人類由低等動物逐步演進而來”,然而它將人類遠祖如何締造出一系列基礎器官的謎題留給了后人。我們團隊歷時十余年,先后發(fā)現(xiàn)動物界早期的華夏鰻、長江海鞘等低等脊索動物和脊椎動物第一魚“昆明魚目”,并創(chuàng)立了古蟲動物門,從而初步實證揭示出,遠祖近親們陸續(xù)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基礎器官,從而實現(xiàn)呼吸系統(tǒng)革命,運動系統(tǒng)革新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大升級的證據(jù)。其中,我在古蟲動物門中命名了3個特別屬種:它們是北大動物,西大動物和地大動物,以感恩3個母校對我的辛勤培養(yǎng)。這些成果不僅被廣泛錄入世界多國高校的生命科學教材,而且昆明魚還圖文并茂進入我國人教版初中生物學教科書。第一魚大有來頭,這個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首創(chuàng)了原始脊椎骨,才使得今天人類的直立行走成為可能;智人大腦聰慧無比,更應該感恩第一魚的頭腦眼“從0到1”的首創(chuàng)。
人類有別于其他動物,其大腦進化出特有的新新皮層,它誘使人們不斷獲取形形色色的愉悅感。我希望,天資聰穎的學弟學妹們,既要學會合理享受日常多巴胺帶來的各種短暫快感,更要追求靠艱辛付出以獲得內啡肽幸福感,因為后者更珍貴,更持久,更有價值。
55年前,我們那一代北大人走出校園,堅守北大精神,在各行各業(yè)發(fā)光發(fā)熱,活出了人生精彩。今天,全體校領導和許多老師用如此隆重的典禮歡送同學們走上新的人生旅程,著實令人羨慕。從比較單純的校園環(huán)境邁進五彩社會,可能會遇到許多順心和不順心的事情,同學們一定要保持定力,弘揚北大精神,永遠向上向善,將家國情懷融入事業(yè)中的點點滴滴,將創(chuàng)新理想付諸攻堅克難的日常。中華民族已經(jīng)邁進歷史發(fā)展的快車道,恭喜學弟學妹們趕上了“復興號特快列車”;青春在奮斗中熠熠生輝,才華在奉獻中價值連城。我相信,同學們會以李四光和王選等一大批前輩為榜樣,不負韶華,努力奮斗,與祖國共享持久的幸福和榮光!祝大家鵬程萬里!謝謝!
舒德干
舒德干,湖北鄂州人,我國著名進化古生物學家。1964年,舒德干從湖北省黃岡中學考入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古生物學專業(yè)。本科階段的學習為舒德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激發(fā)了舒德干畢生從事古生物學研究的學術熱情。在數(shù)十年的科研生涯中,舒德干在進化論領域潛心鉆研,率領團隊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三幕式寒武紀大爆發(fā)假說”,成功發(fā)現(xiàn)了最古老最原始的脊椎動物昆明魚目化石,為解決動物演化及人類由來問題提供了關鍵實證。
來源 | 北大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審核 | 王建文 / 袁全軍
終審 | 陳忠新
編輯 | 王 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