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中國首顆原子彈的誕生,標志著我國正式躋身核武國家行列。然而,在這枚震撼世界的裝置背后,卻隱藏著一段鮮為人知、與美國特朗普家族密切相關的神秘往事。
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親叔叔竟與中國原子彈事業有著深刻淵源,這位杰出科學家從未踏足中國大地,卻為何能成為推動中國核物理研究的重要人物?
一粒鐳與千里逃亡
趙忠堯,這位中國核物理領域的開拓者,其人生經歷堪稱傳奇。1920年進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深造,隨后赴美留學,在加州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1931年,他前往英國劍橋大學,拜入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門下。
學成歸國之際,盧瑟福將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交付趙忠堯——50毫克極其珍貴的放射性實驗鐳。這份饋贈,成為中國早期核物理研究的關鍵火種。趙忠堯視若珍寶,歷經艱險將其帶回祖國。
回國后,他在清華大學開設了中國首個核物理課程,并建立了首個核物理實驗室,為中國原子能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然而,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戰火迅速蔓延至清華園,日軍入侵使那批鐳的安全成為趙忠堯最深的憂慮。
7月29日,他與梁思成一同冒險潛入即將淪陷的實驗室,成功搶救出鐳。但更大的危機接踵而至,日軍全面占領清華園。
為了保護這關乎民族未來的火種,趙忠堯做出一個大膽決定:喬裝難民,將鐳藏進一只普通的咸菜壇中。
于是,一位溫文儒雅的教授,瞬間化身蓬頭垢面的流民。他抱著咸菜壇,從北京出發徒步一個多月,風餐露宿,胸前被壇子磨出血痕,最終抵達長沙的清華大學臨時校址。
當校長梅貽琦看到眼前幾乎無法辨認的“乞丐”時,趙忠堯只是長長地吐出一口氣,將那個承載希望的壇子輕輕放在桌上,火種得以保全!
這批鐳后來在西南聯大物理系師生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支撐起關鍵的中子放射性實驗。然而,僅靠基礎實驗遠遠不夠,中國核物理的飛躍仍需更強大的推動力。
“廢品”機緣
1946年6月30日,美國在比基尼環礁進行了原子彈試爆。作為中國代表之一,趙忠堯親歷了這場震撼人心的爆炸。
震驚之余,一個殘酷現實浮現在他腦海:中國連最基本的粒子加速器都沒有,又談何研制原子彈?
一個堅定信念在他心中扎根:必須設法在美國獲取一臺加速器!但現實無情,蔣介石政府只撥款5萬美元,而一臺全新加速器至少需要40萬美元。
面對巨大的資金缺口,趙忠堯展現出中國科學家特有的堅韌智慧。買不起整機?那就定制最關鍵的核心部件!其余部分的圖紙和參數記在腦中,回國后自己制造!
懷揣這一近乎瘋狂的計劃,趙忠堯重返母校加州理工學院。他如饑似渴地學習一切關于加速器的知識,抓住每一個機會研究操作臺與零部件。
為節省每一分錢購買核心零件,他生活極度節儉。正是在麻省理工學院加速器及宇宙線實驗室擔任義務工作期間,他結識了一位改變歷史的關鍵人物——約翰·喬治·特朗普。
這位麻省理工學院杰出的物理學家兼電氣工程師,正是日后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親叔叔。
自29歲起擔任麻省理工教授以來,約翰·喬治·特朗普便深耕于高壓工程和粒子加速器領域,是該領域的權威專家。
他對趙忠堯身上那種近乎偏執的求知欲和無私奉獻精神深感欽佩。這位中國學者可以連續數夜不眠鉆研技術,只為節省經費購買零件。在純粹的科學信仰面前,國籍已不再重要。
兩人在實驗室中建立起深厚友誼,約翰·喬治·特朗普常在趙忠堯遇到技術難題時給予悉心指導。
命運的轉折悄然降臨,麻省理工實驗室有一臺舊加速器即將被當作廢棄處理。約翰·喬治·特朗普靈機一動,做了一個對他而言或許微不足道、卻足以改寫歷史的決定——他設法以極低價格將這臺“廢鐵”轉讓給趙忠堯。
科學無國界,善意不分大小。獲得這些核心部件后,趙忠堯的歸國之路終于有了堅實基礎。不過,如何將這些寶貴設備安全運回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將是另一場驚心動魄的挑戰。
“中國第一臺”誕生
1948年底,中國局勢動蕩不安。趙忠堯帶著加速器核心部件踏上歸途,這些設備是他多年心血結晶,更是未來中國核物理發展的基石。
為躲避審查,他將設備拆散分批托運,自己則輾轉多地,步步謹慎,如履薄冰。
幾經周折,這批跨越大洋的科研裝備終于順利抵達中國。面對國內幾乎空白的工業基礎和匱乏資源,趙忠堯帶領團隊依靠記憶中的圖紙和數據,開始了艱難的組裝與本土化制造。
沒有現成經驗可循,就反復試驗摸索;缺乏高精度加工設備,就想方設法替代。功夫不負有心人。
1948年年底,由趙忠堯主導研發的中國第一臺粒子加速器——70萬電子伏質子靜電加速器奇跡般問世!
它不僅是一臺實驗儀器,更是點燃中國核物理研究烈焰的火種。
1958年,趙忠堯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將親手帶回并組裝的心血之作無償捐贈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讓它繼續在培養新一代科學家的課堂上發揮作用。他表示希望這臺機器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
同年,在積累豐富經驗基礎上,趙忠堯團隊再創佳績,成功研制出性能更強的250萬電子伏質子靜電加速器。
這臺升級版設備在中國自主研發原子彈、氫彈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兩彈的成功提供了堅實的實驗支持,并持續服役四十余年,直至世紀之交才正式退役。
然而,原子彈的研制遠非單一實驗設備所能完成,它需要完整的研制、試驗與生產體系協同作戰。1958年,在青海金銀灘草原深處,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國營二二一廠正式建立。
一聲令下,這片豐美的草原從此從地圖上神秘消失,長達三十六年。
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匯聚于此,僅憑三頂帳篷起步,在平均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之上,用肩挑背扛、鐵鍬洋鎬硬生生挖出了廠房地基,鋪設了專用鐵路,建起了真正的中國原子城。
1964年10月16日15時,羅布泊深處一聲震天巨響,巨大的蘑菇云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邱小姐”橫空出世!中國也由此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后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乍看之下,特朗普家族與中國原子彈之間的聯系充滿戲劇性的巧合,但在這些偶然背后,閃耀的是超越國界的科學精神。約翰·喬治·特朗普對趙忠堯的幫助,以及趙忠堯對科研事業的執著追求,都是促成這段傳奇的重要因素。
回顧這段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樸素的真理:大國重器的鑄造,既需要高瞻遠矚的戰略決策,更離不開無數像趙忠堯這樣在困境中堅守、在絕望中突圍的科研工作者。
主要信源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背后的故事——人民日報出版社2024-10-1677年了!美國何時給這里的人民一個交代——國際在線2023-10-21【弘揚科學家精神】無冕奉獻之王——趙忠堯——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