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長大后越容易擺爛。因為他們早已提早透支了自己的生命力。
有很多家長跟我說,自己孩子從小到大特別乖,很聽話,一路考上好高中、好大學,可一畢業就開始擺爛。這時我都會跟這些家長說,給孩子點時間吧,他們真的沒力氣再去卷了。
你們有沒有感覺,這個世界就像一個巨大的拼多多,似乎我們總是離幸福只差一步,可那一步怎么都走不完。高中時,老師說好好學,上大學就輕松了;到了大學,老師說考研能找更好工作;工作后,老板說好好加班,明年升職加薪。但好像永遠離幸福都差那么一點點。
比如我有個學員蕊蕊,就是典型在這種拼多多模式下長大的。她一路卷到了中科院博士,考上博士之后卻更迷茫了。她發現博士畢業更難,要卷論文。即便博士畢業后,也并非所謂的人中龍鳳,還得卷履歷、卷實操能力。在不斷卷的過程中,她把自己的生命力透支掉了,感覺身體里像有根繃了很久的弦,突然就斷了。
其實像蕊蕊這樣的經歷,是很多中國學生的寫照,孩子們真的太累了。如果人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很多孩子一開始就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奔跑,早已疲憊不堪。
為什么國外會有“gap year”這種概念,就是讓孩子在特定時間能完全把時間留給自己,重新思考人生到底想做什么,對什么感興趣。這是個餓不死人的時代,別再像趕馬車一樣逼他們不情愿地多走那一兩步。強迫他們走的這一兩步,往往不會讓人生產生質變。萬一那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呢?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療愈,才能重新恢復對生活的信心。
再說回蕊蕊,她給自己留了時間,專門去學一直想學、感興趣的東西,比如生涯規劃、美學、設計。而且基于興趣和所學知識,不斷向外輸出、分享,還運營出一個有 3 萬多粉絲的小紅書賬號。慢慢地,信心回來了,對人生的掌控感和生命力也都回歸了。
有了這股力量后,她成功突破論文難關,順利拿到博士學位,畢業后直接入職一家對口的上市公司,成為研發工程師。除本職工作外,她還繼續做著熱愛的生涯規劃師和教育博主這兩個角色,以學姐和過來人的身份幫助那些困惑的大學生。
上次見面,她跟我說了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我以前考研考博,只是為了逃避,因為迷茫,不知道未來做什么,只能不斷學習拖延時間。但現在我一點都不想拖延了,因為我很清楚未來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要走怎樣的路。所以每天做的事都非常有意義。我不在乎為別人勾勒的那些概念上的幸福感、所謂的成就,每天去拼多多卻永遠達不到終點。現在我擅長發掘、找到獨屬于我的幸福感來源,每天要做的就是為生活增添一絲絲幸福感,我覺得這就是很完美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