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現了嗎
廣州地鐵站臺的天花板上
長了好多白色的“蘑菇”
不信到時候抬頭看
這里↓↓
這里↓↓
還有這里↓↓
這種天花板上的白色“蘑菇”
到底是什么?
煙霧報警器還是捉蟲器?
都不對!
它們是你在地鐵里
刷視頻、回消息、打游戲的
“救命恩菇”
它們的名字叫無線接入點
(Wireless Access Point,WAP)
可以理解成WiFi信號發射塔
它們將互聯網的信號發射出來
讓周圍的手機、平板等無線設備
都能順利連上網
除了地鐵站臺
商場里、辦公樓里
都會有它們出現
生活中如果沒有這個“小蘑菇”
那還真不行
手機上網要靠“小蘑菇”開門
手機上網主要有
以下兩種主要方式
01
蜂窩數據網絡
比如通過4G/5G信號上網,這種方式靠信號基站組成的“網”與互聯網進行數據通信。(網絡的基站覆蓋區域,形狀上像六邊形的蜂巢,所以叫“蜂窩”。)
你的手機內置了蜂窩調制解調器,走到哪兒,手機就像有雷達一樣自動尋找并連上最近的蜂窩基站(Cell Tower),像接力賽一樣讓你邊走邊刷視頻、發消息。
而手機里的SIM卡,就是手機在蜂窩網絡里的“身份證”。有了它,手機才能連上運營商的蜂窩網絡。
不管你看視頻、刷朋友圈、看網頁,產生的數據都會被打包,通過最近的基站送走?;揪拖駛€超級中轉站,把數據交給運營商的核心網絡。
這個核心網絡就是“宇宙級快遞中心”,“咻”地一下把你的數據送到互聯網的各個角落,再把你要的東西(比如視頻、網頁)精準送回來。
02
無線局域網
也就是我們俗稱的WiFi,手機就像個小雷達,時刻掃描附近有沒有Wi-Fi信號。
當你的手機連接上某個WiFi,負責發射信號的無線接入點(比如路由器或者“小蘑菇”),就會立刻啟動一個“身份分配器”——DHCP(動態主機配置協議),給連入設備上個“戶口”,也就是我們說的IP地址。
有了IP地址,網絡才知道你的“門牌號”,把信息往你那兒送。
而“小蘑菇”就會把你的上網請求通過它背后的有線網絡(光纖、DSL等),先送到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那里,再送進互聯網大世界。同時,互聯網給你的“回復”,也通過它傳回你的手機。
“小蘑菇”就像是
你的手機和互聯網之間
一個隨開隨用的高速傳送門
所有數據都是通過它們進出
“小蘑菇”是信號救星
你肯定遇到過
手機拿進房間就連不上WiFi
地鐵、高鐵上信號忽強忽弱
這種情況為什么發生?
01
距離是硬傷
手機信號本質是電磁波,就像聲音一樣,離得越遠信號強度越弱。在家也一樣,離路由器越近,WiFi信號越滿格。
02
被困“信號黑洞”
電梯廂就是個典型“信號黑洞”,它的金屬壁把無線電波連吸帶擋,讓你的信號不翼而飛。同樣地,高樓大廈厚厚的鋼筋水泥墻也是“攔路虎”,信號難以穿透。兩面墻的距離,是手機變成尋呼機的距離。
03
基站“接力掉棒”
坐地鐵高鐵飛速移動時,手機就像個接力棒,從一個基站到另一個信號更強的基站“手里”。這個過程本來很快很順滑,但如果跑得太快,切換太頻繁,中間就可能出現毫秒級的卡頓,像接力中途掉棒了,信號就會掉線或者卡住,你就只能對著“加載中……”干瞪眼。
雖然有這么多
阻礙絲滑上網的因素
但總有“英雄”來救場
天花板上那些不起眼的
無線接入點
與基站一起編織了
一張看不見的信號大網
讓我們在飛馳的地鐵里
隨時在線,刷刷刷不停
所以,下次擠地鐵
除了留意換乘站
也別忘了看看頭頂那些“菇”勇者
它們正默默拯救網速
支撐著你我指尖上的精彩世界
下次發現信號滿格時
心里默念一句
謝了,蘑菇兄
News
來源 | 廣州日報、科普廣州、上??萍拣^、科普山東、北京地鐵技術創新研究院
編輯 | 卓映紫
校對 | 居偉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