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瑞絲·金斯勒笑談自己苦練《如愿》的“愿”字到“崩潰”,米奇·蓋頓把中文發音比作“蜿蜒的河”,者來女清唱起民族風的《孤勇者》,單依純與觀眾一起玩起了“如何呢又能怎”的網絡熱梗……7月3日,在《歌手2025》探班見面會現場,幾位風格迥異的歌手展露出自己舞臺之下的真實面貌。灑脫隨性的態度,也如同夏日里的一陣清風,吹散了舞臺上的華麗與距離感,讓現場沉浸在一種輕松愉悅氛圍中。
△單依純接受采訪。
“愿”字之困,當國際歌手撞上中文意境
格瑞絲·金斯勒談起在舞臺上演繹《如愿》時,仍心有余悸。“‘愿’的發音太難了,它在歌里反復出現,像座翻不過的山。”這位以爆發力見長的歌手,直言演繹中文歌的細膩意境時,受到了不小挑戰。格瑞絲·金斯勒說,更深的挑戰則來自審美差異:“歐美舞臺追求轉音和技巧,但中國觀眾更傾向簡單、舒服的表達。這顛覆了我的認知,卻讓我倍感榮幸。”
△格瑞絲·金斯勒接受采訪。
格瑞絲·金斯勒還寄語與她同樣年輕的樂壇新秀,“永遠不要停止進步,永遠都要保持一個感恩的心,在這個市場里面,有時候難以讓別人注意到自己,首先要感恩,然后不要忘記,同時要不斷進步,這樣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同樣面對“中文壁壘”的米奇·蓋頓,卻從觀眾眼中找到了鑰匙。“語言不通?但情感是相通的。只要用心把心交給舞臺,他們就能感受到,本來中文就是非常復雜,又非常美麗的語言,咬字、發音,每一項都有挑戰的難度,我覺得中文的發音像一條蜿蜒的河,我的音樂表達方式也有類似,我竭盡全力想做好這件事情,想把中文做得更好在我的歌曲當中,但是真的這門語言超乎想象的難。”
△米奇·蓋頓接受采訪。
米奇·蓋頓說,自己上周在聽單依純演唱時淚灑現場,正是因歌曲觸動了對外婆的思念——巧合的是,單依純唱的是親人患癌故事,米奇的外婆同樣也是因為癌癥離世。“藍蝴蝶是我和外婆的聯結,而單依純恰好穿著藍衣...那一刻音樂擊穿了一切。”
無論是民族的、還是融合的,音樂都可以走上大眾的舞臺
歌手者來女帶著72歲的裕固族非遺傳承人白金花亮相,成為全場焦點。“民歌是清水燉羊肉——純粹、本真,喜不喜歡由你。”面對“不夠時髦”的質疑,者來女眼神堅定:“我的責任是掀起新浪潮,讓土地的聲音成為新時尚。”
△者來女現場清唱。
白金花奶奶首次坐飛機來到長沙,現場用裕固語清唱古老歌謠,蒼茫的嗓音承載著對生命的敬仰。“音樂就是國際語言,”者來女說,“我們要把根深扎進土地,讓世界看到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
△GAI周延接受采訪。
GAI周延的名次如過山車般起伏,第四期墊底,第五期卻逆襲奪冠。“沒人喜歡當最后一名,”他直言不諱,“知恥后勇罷了。”被問及音樂融合的秘訣,他給出辛辣比喻:“我始終覺得音樂就是一個聲音,不是被風格所限制的,當你不去考慮這些的時候,就會發生很多特別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就老是混合,就像青椒可以炒肉,金針菇也可以炒肉,各種混合,你會發現很好玩。”面對格瑞絲和米奇的合作邀約,他也自信回應:“我覺得這對我是鼓勵,雖然我們的語言可能不在同一個系統上面,但是音樂是可以相互交融的。”
火星電臺樂隊則從容面對“唱功質疑”。“我們是搖滾樂隊,技術重要,但打動人心更重要。”當網友用“難聽”評價舞臺表現,他們也坦然面對,“首先我們自詡是一個搖滾樂隊,搖滾樂隊演唱主要是打動你,唱功包括演奏都是技術,《歌手》這個舞臺,大家會關注技術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我們的表演,能夠打動你們其中的一部分人,我們就很高興了,我們就沒白來。”音樂的豐富性,就在于包羅萬象。“我們給大家提供了一些豐富性的可能,當然對于很多人來說,也許你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沒關系,音樂很主觀,不需要所有人都喜歡我們,我們站在這里做最真誠的表演,喜歡我們的人自然會喜歡我們。”
00后的音樂哲學,流量時代更要勇敢“做自己”
身處話題中心的歌手單依純,面對“唱法匠氣”“風格固化”等爭議顯得異常通透。“我一直覺得我是有所成長的,然后我也覺得每個人是流動的,所以我也是流動的。我完全理解大家為什么這么說,但是對于我來說,我覺得我是一直在變化,但這個變化自然而然發生的,我也喜歡每一個階段的我,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以后,我希望我能夠一直做我自己最真誠的表達獻給大家。”
△單依純接受采訪。
單依純說,自己來到這個舞臺,初衷就是想和大家分享音樂,“我相信來這個節目的所有歌手,大家都是來真誠地跟大家分享音樂的,大家都是來交流的,我覺得最重要的也是音樂。我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想要證明自己,但是我自己沒有,我覺得音樂是最重要的。”
“如何呢又能怎”成為2025年網絡流行語,而它源自單依純在《歌手2025》中對歌曲《李白》的魔性改編,表達出一種灑脫、無所謂的樂觀態度。單依純回應說,“《李白》本就是給高壓成年人的情感按摩——能讓大家暫時抽離現實瘋玩一場,挺好。”如何看待“實驗性改編”與“個人風格固化”的平衡問題?單依純回應說,“我覺得可以把它比喻為一個人在化妝,一個人的個人風格是最本來的樣子,沒有任何修飾的樣子。實驗性改編像做妝造一樣,你需要知道自己長成什么樣子,需要自己是什么樣子,然后你也要有敢去嘗試,敢去探索,敢去玩的勇氣,這一點都不沖突。”
因為直播間的幽默風格,也有粉絲給單依純取個綽號叫“小品女王”,單依純也笑著回應說,“這就是自信放光芒,好玩,娛樂大眾,我自己也很開心……就像我唱《李白》這首歌,不管怎么樣,都會有很多的聲音,這個世界就是很喧囂的,什么樣的聲音都有,我可以完全接收,我可以停,可以接受,也可以理解,我希望自己永遠有自己內心的節奏,站上這個舞臺,你可以嘗試很多挑戰,可能這個挑戰并不局限于風格,可以是任何你想表達的內容,都可以探索。”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