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天,美國五角大樓那邊傳來了一個大新聞,說是要再次暫停對烏克蘭的武器輸送。
這個決定一出,簡直就像給已經持續了三年多的援助按下了“暫停鍵”。
說到這事,不得不提一下背景。自打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超過67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這數字聽起來就讓人咋舌。
這些援助幾乎涵蓋了所有你能想到的軍事需求,從子彈、手榴彈到主戰坦克、“艾布拉姆斯”,再到各種炮彈和悍馬軍車,甚至還有無人機及其防御系統。
但即便如此,烏克蘭最缺的還是防空系統。無論是戰爭初期面對俄軍戰機的威脅,還是現在需要應對遠程導彈,防空系統的缺口一直是最大的問題。
為此,美國之前也送去了不少像“愛國者”這樣的先進裝備來幫助他們。
這次暫停援助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美國自己的軍火庫存壓力山大。
比如說那些“愛國者”導彈、AIM-7“麻雀”空對空導彈以及短程“毒刺”導彈等,都是美軍自己也非常依賴的裝備。
沒了這些,烏克蘭在攔截來襲導彈或者對抗俄軍戰機時就會顯得力不從心。
有軍事專家們對此表達了深深的擔憂,認為如果烏克蘭失去了這些重要支持,那么俄羅斯的攻擊將會更加肆無忌憚,造成更多無辜平民傷亡。
其實,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做出這樣的決定了。
還記得今年3月份的時候,烏總統澤連斯基和特朗普在白宮的一次激烈討論后,也曾導致過援助的短暫中斷。
后來是在共和黨議員的壓力下才恢復的。
不過這一次,情況似乎更復雜一些。
五角大樓的人說了,他們不能把武器隨便送給其他國家,畢竟還得保障本國的安全和海外駐軍的戰斗力。
而且不只是烏克蘭這邊的需求,中東地區的沖突也在不斷消耗著美軍的彈藥儲備。
生產能力的問題也是個頭疼的大事。
盡管去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高達600億美元的援烏法案,并且里面包含了擴大產能的投資,但是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愛國者”導彈這種高科技含量的東西,即使投入大量資金,生產周期依舊很長,一個月最多也就造得出48枚。
這對于烏克蘭來說,顯然是不夠用的。
總之,這次暫停援助不僅反映了美國在全球戰略上的考量,也暴露了其在快速提升軍備生產能力方面的局限性。
而對于烏克蘭而言,這意味著前方的道路可能會更加艱難,急需找到新的解決方案來填補這一空白。
未來的發展如何,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了。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