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柬泰矛盾的不斷擴大,一意孤行要把佩通坦趕下臺的洪森,反而把柬埔寨逼到了一個十分尷尬的處境之中。
我們捋一下此次柬泰“大戰”的時間線就能發現,兩國的邊境爭端本來是能夠和平解決的,再不濟也能通過溝通的方式緩解局勢,但如今卻鬧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讓事情發展到這種極端處境的“推手”,就是柬埔寨的前首相洪森。
佩通坦之所以主動給洪森打電話,就是想通過私下溝通的方式緩解兩國矛盾,然而柬埔寨方面卻在洪森的授意下,在社交媒體上高調披露與佩通坦的通話內容,指責對方言語不當、缺乏總理風度。
日前,洪森更是直接開了四個小時直播,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怒斥他信家族“背信棄義”“叛國叛友”,將柬泰局勢推到了更加緊張的地步。
洪森的一系列行為乍一看“正義凜然”,似乎是在維護國家尊嚴,為本國民眾出一口“惡氣”,但其實,洪森的“背刺”動機更復雜。
一方面是為了給自己和兒子洪瑪奈“立威”。此前洪森與他信家族交往過密時,就引起了柬埔寨國內民族主義者的不滿,洪森這次“背刺”佩通坦,無疑是在用實際行動與他信“切割關系”,澄清自己的外交立場。
另一方面,柬埔寨當前一直試圖走“靈活外交”和“外交獨立”路線,此次泄密事件無疑是在向全國及東盟鄰國發布一個明確信號:柬埔寨的主權不受人情羈絆,外交政策不受個人情感左右。
但這種做法也讓柬埔寨走到了一個十分尷尬的處境之中。
我們都知道,東盟國家之間向來講究一個“潛規則”——不公開互懟、不干涉內政、矛盾私下解決。哪怕關系再緊張,表面也要“留點臉面”。這就是東盟最重要的“緩沖機制”。可以說,正是這種“不干涉+私下調解”的模式,讓東盟在眾多分歧中維持了基本團結。
但這次,洪森的舉動打破了這種傳統。他不僅主動公開了與泰國總理的私人通話,還在言語中隱含攻擊、挑釁意味。這種做法,相當于在東盟的圓桌會議上,突然掀桌子、摔杯子。
結果就是,東盟各國開始重新審視與柬埔寨的關系——你今天能公開羞辱佩通坦,明天是不是也可能把和新加坡總理的私人交談掛上網?是不是印尼總統和你多說兩句,你也能“斷章取義”變成政治工具?
這對東盟長期維持的內部信任機制,無疑是一次沉重打擊。
事實上,早在柬泰矛盾爆發之初,中國就已經通過外交渠道表態:希望柬泰雙方保持冷靜克制,避免因誤會升級沖突。這一立場,既是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需要,也是中國作為柬埔寨最重要合作伙伴所提出的善意建議。
但洪森置若罔聞,反而變本加厲。如今這種做法的“惡果”正在顯露。
過去十幾年,洪森憑借個人魅力與“靈活外交”在東盟內部維持了一種“雖小但有話語權”的特殊地位。他與中國關系親近,與越南有歷史情感,與泰國則是“斗而不破”的相愛相殺關系。
圖片
但這次事件過后,洪森等于主動斷掉了與泰國的“外交底線”,也讓其他國家開始警惕是否會被“同樣對待”。
目前東盟內部許多與柬埔寨交好的國家,比如印尼、新加坡、越南等國,開始對柬埔寨“敬而遠之”,擔心私人關系被政治化,不再愿意與其私下互動;未來,東盟各國可能很難對柬埔寨產生信任,這也意味著柬埔寨在東盟內部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可能會大打折扣。
另外,泰國對柬埔寨的態度也更為強硬,兩國很可能會走到刀兵相見的地步。近期,泰國軍方已經下令封鎖柬泰邊境,暫停了與柬埔寨的貿易活動。同時柬泰兩國民眾之間的對立情緒也在不斷升級,雙方在社交平臺上掀起抵制運動,互相指責、對罵不斷,民間友好關系幾近破裂。
考慮到兩國歷史上曾因邊境爭議發生過小規模武裝沖突,如果未來泰國政局再起波瀾,出現軍方強勢回歸或民族主義抬頭,那么柬泰邊境地區再次“擦槍走火”的風險絕不能忽視。
外交講究節奏與尺度,講究維護國家利益,也講究尊重對手。如果將私人通話當做“政治武器”,只會讓別人害怕和你打交道,最終受損的只會是自身的信任力和影響力。
如今,洪森的一意孤行,正在把柬埔寨一步步推向東盟的“外交邊緣地帶”。如果再不及時止損,不僅柬泰關系難以修復,柬埔寨在整個區域的戰略空間也將不斷萎縮,未來發展將面臨更大不確定性。
下一步怎么做,洪森是時候該冷靜下來,好好想一想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