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過,伏天到,今年趕上“雙伏”天,暑氣要纏著咱到秋。
老一輩常說“小暑不熱,五谷不結”,天熱是莊稼灌漿的“催熟劑”。可眼下最怕南風呼呼吹,農諺講“小暑南風,大暑旱”,田里要鬧水荒。
玉米稈正拔節,大豆剛結莢,紅薯藤爬滿地,都等著雨水潤根呢。天要是旱起來,葉子耷拉、稈子細,秋后收成就像癟了的糧袋。山區種果樹的鄉親注意,伏旱會曬壞果子皮,提前挖溝蓄水最要緊。
平原種玉米大豆的,趕緊把滴灌管子檢查一遍,別等地裂開才著急。菜園子澆完水蓋層秸稈,既能保墑又能給土降溫,老把式都這么干。養大棚蔬菜的,這陣子別嫌麻煩,中午拉遮陽網,早晚多通風換氣。
有人說靠天吃飯沒辦法,其實老經驗加新法子,旱天也能保收成。
比如祖上用草木灰撒菜根防旱,現在配上有機肥,保水效果翻倍。
最擔心那些剛移栽的秧苗,嫩根經不起曬,得搭個簡易遮陽棚護著。
未來一周要是沒雨,村里該組織集中抽水了,機井泵房提前檢修好。
咱種地的心里得有本賬,小暑到立秋是莊稼“長個期”,誤了時辰可不行。就像老話說“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現在不管,秋后就剩嘆氣。我個人覺得,與其盼著老天下雨,不如主動把防旱措施做在前頭。
隔壁張叔去年提前挖了蓄水池,伏旱時地里沒斷水,玉米畝產多了兩筐。當然不同地塊情況不同,沙土地漏水性強,得多澆幾次小水別漫灌。
黏土地容易板結,澆水后得松松土,讓根須能暢快呼吸空氣。還有種大棚西瓜的,伏旱天容易鬧蟲害,得經常扒開葉子瞧瞧葉背。現在手機上能看逐小時天氣預報,咱也得學會盯著云圖盼雨勢。
要是看到西北天起黑云,趕緊去地頭把排水溝再清一遍,防短時暴雨。最關鍵是別慌神,村里的農技員這幾天都在分片跑,有問題趕緊問。記住了,伏旱考驗的是咱莊稼人的耐心,一步跟不上,步步都難趕。
眼下該做的就三件事:查水源、護幼苗、學技術,一樣都別落下。等秋收時谷穗沉甸甸,就知道現在流的汗,都沒白淌在地里。
您那邊的莊稼長得咋樣?
對防旱有啥土辦法?歡迎在評論區嘮嘮。關注網易號,后續每天更新各莊戶村的天氣預警和護苗技巧。
種地就像養孩子,啥時候該干啥心里得有數,老天難測人能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