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鄉下老人最近總念叨:“雨水多不多,就看六月初十。
”明天就是六月初十,這日子在莊稼人心里比過年還金貴。
老輩人傳下話:“六甲無云,一旬少雨。
”換甲日沒云,十天日頭曬得慌。“六月初十晴,十天日頭笑。”這話在田間地頭轉了幾輩兒。
可今年這六月初十,老天爺會賞臉落幾滴雨不?
看看最近的天氣,鄭州今天33℃,體感38℃,悶熱得像扣了個蒸籠。開封這會兒多云,濕度63%,風里裹著潮氣,倒像要下雨的架勢。洛陽更涼快些,27℃,濕度76%,陰沉沉的天壓得人喘不過氣。
但農諺說的是“換甲日”的天氣,不是今天,是后天那一天。老人們說,甲日循環十天,換甲時天氣變,后面陰晴跟著轉。就像去年六月初十下了小雨,之后半個月隔三差五落幾滴,玉米苗長得齊整。
可也有年景,六月初十晴得沒一絲云,結果二十天沒雨,花生葉子都卷了邊。農諺準不準?有人信得很,有人說“天有不測風云”。
但莊稼人心里清楚,這些話是老祖宗用汗水和收成換來的。
就拿新鄉來說,未來8小時預報有小雨,后天會不會接著下?安陽更玄乎,今晚22點就有小雨,說不定能趕上六月初十的“吉時”。漯河和南陽倒晴得很,33℃、31℃,太陽明晃晃的,像要和農諺較勁。
莊稼人最盼“六月初十落一滴”,不為別的,就圖個“陰陰雨雨不用愁”。玉米正拔節,花生剛開花,缺了水,今年的收成要打對折。
前兩年大旱,河南玉米減產15%,每畝少收200斤,那滋味誰受得住?
可要是雨水太勤,也怕澇了地,小麥灌漿期最怕連陰雨。
農諺里的“一滴”,其實是“及時”的意思,不多不少,剛夠莊稼喝飽。老話說“寧信世事無常,不信老人錯眼”,可現在的天氣預報也準得很。
手機上查天氣,溫度、濕度、風力,比老輩人看云識天還細。
但莊稼人還是愛抬頭看天,手機揣兜里,眼睛盯著云走。后天早上出門,記得抬頭瞧一眼:陰了?
晴了?落雨了?這不僅是天氣,是老祖宗的話,是地里的收成,是一家的飯碗。
有人說農諺過時了,可你看,地里的老人還是念叨著“六月初十”。科技再發達,有些老理兒,是刻在莊稼人骨頭里的。至于后天天氣到底能不能應驗?
咱們不妨等等看。不管晴雨,都是老天爺給莊稼人的答案,也是農諺和現代氣象的一次“對話”。關注我,明天帶您看河南各地六月初十的天氣實況,聊聊農諺和現實的那些事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