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令智昏”的代價,往往來得很快。
中越是搬不走的鄰國,卻在中美關稅戰正膠著之時,越南突然站隊美國。
美國剛放出關稅協議,越南第一個撲上去,以為撿到了便宜。
結果不到24小時,特朗普自己對中國連退兩步,釋放善意。
真正的對手沒動手,自己先進了套。簽下那紙關稅協議的筆,寫的不只是名字,還有未來數年的代價。
越南“簽得急”,協議內容卻“太不劃算”
數小時前,特朗普在其個人社交平臺“Truth Social”上公開宣稱,美越已經就關稅問題達成了協議。
按照協議條款,美國將對越南出口至美的商品普遍征收20%的關稅,而越南對美國產品則不征收任何關稅。
還有就是美方對“非原產于越南但通過越南出口至美”的商品統一征收40%的“轉口關稅”。
20%:0,這個數字挺諷刺的。
40%這一項很明顯是針對中國的,特朗普要堵死越南“從中國進口產品,加工后賣給美國”這條發財之路。
過去幾年,中美摩擦加劇,中國部分出口企業為了避稅壓力,將組裝、包裝環節搬到越南,再通過越南出口至美國。
而新協議一出,這條路徑幾乎被完全封死。
表面上看,越南贏得了與美合作的新高度,實際上,它失去了賴以發展制造出口的“通道價值”。
這擺明是一份對中國不利的協議,越南現在這么做,接下來中越之間的進出口肯定會受到影響。
就在越南簽約當天,美國卻對中國“連退兩步”
越方高層估計怎么都想不到,就在越方跟美方簽了協議當天,特朗普政府自己卻對中國連退了兩步,這下子越方怕是要徹底栽了。
首先,美國財政部致信多家本國能源企業,表示將取消對華乙烷出口的相關限制。
這是能源領域一項實際性的放寬舉措,允許美國企業恢復對中國的乙烷出口,有助于緩解中美貿易緊張。
之后又有消息傳出,美國商務部向西門子EDA、Synopsys等芯片設計軟件公司發出通告,取消對華部分EDA軟件的出口限制。
雖然這不意味著全面開放,但至少在EDA核心軟件上出現了“降溫動作”,對中國高端芯片設計構成積極影響。
多家美媒認為,特朗普政府做這些,是在積極的對中國示好,有意要緩和中美關系。
同時,美方也明顯是希望借此能讓中國在稀土問題上“高抬貴手”。
越南一廂情愿,特朗普算盤卻另有所圖
美方這么做,并不是心血來潮,而是籌劃已久。
越南作為東南亞制造鏈的重要一環,一直被美方視為替代中國的潛力選項。
但特朗普政府深知,越南無法完全取代中國的工業體系,更不具備完整的技術鏈和物流體系。
這也是為什么,簽署協議同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又公開表示——希望中國“進一步放寬稀土出口限制”,恢復到2025年4月前的出口水平。
很明顯美方真正想穩住的,還是中國。
據彭博社報道,美國國內已有大量制造企業向財政部施壓,要求確保稀土、磁鐵等核心原材料供應,避免供應鏈中斷。
特朗普從來沒有說過不想跟中國做生意,他只是希望美國能賺得更多。
美國與越南達成協議,有打壓中國的意圖,也有通過加強與越南合作,提升其在東南亞影響力,將越南納入其戰略軌道等意圖。
中方反應:不吵不鬧,直接反制30國,打擊更廣泛
越南簽完協議后,中國沒有就此單獨做出回應。
中國商務部于2025年6月30日發布公告,宣布自 7 月 1 日起對原產于歐盟、英國、韓國和印度尼西亞的進口不銹鋼鋼坯和不銹鋼熱軋板 / 卷繼續征收反傾銷稅,實施期限為 5 年。
其中,歐盟與英國公司統一征 43%,印尼公司征收 20.2%,韓國部分企業征收高達 103.1%。
這一政策并非新加征,而是對原有反制政策的延長和加強。
在過去幾個月中,這些國家在與美談判時多次試圖以犧牲中方市場換取美方關稅豁免。
如英國與美達成鋼鐵協定,印尼提出與美共同開發稀土與鎳資源,韓國則尋求與美建立“互惠貿易協議”,甚至包括芯片供應環節的重新布局。
因此中國選擇直接用實際關稅手段表明立場。
越南雖然不在30國名單中,但它的行為與名單內國家性質相似,未來有可能成為調整政策的“目標”。
越南的位置尷尬了——上沒討好,下失信任
越南原本希望通過協議提升國際地位,吸引更多美國投資。
但從協議結構來看,它不僅承擔了高關稅,還喪失了轉口通道,反而使國內產業更依賴美國商品、資本和市場。
還在中美關系膠著期突然“選邊站”,使越南與中國之間的經貿互信遭到沖擊。
有點得不償失。
眾所周知,越南制造體系高度依賴中國的中間品、零部件和技術。
若中國未來在原材料、設備、配套領域采取審慎控制,越南的制造鏈條恐將“空心化”。
從東盟角度來看,越南此舉也顯得突兀。
東盟其他國家如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均未急于站隊,更傾向于“戰略模糊”,避免卷入中美拉鋸戰。
而越南則因短期策略,將自己推到了不必要的風口浪尖。
說實話,這個關稅協議有點“窩囊”有點“坑”。
特朗普的對華“戰略退讓”,其實是試探,也是節奏控制
從美國角度觀察,特朗普政府近期在對華政策上出現“前緊后松”的雙重節奏。
一方面,有共和黨議員高調宣稱要對中國征收500%的懲罰性關稅,制造輿論高壓。
另一方面,美國財政部和商務部卻實際“放水”,取消對華能源與科技出口限制。
這種“松口風”,并非真正退讓,而是策略試探。
特朗普知道中國的稀土、乙烷、芯片等領域掌握主動權,所以希望通過局部讓利,換取中方的政策配合。
對于美國取消乙烷和 EDA 出口限制,中國官方尚未公開回應是否將其視為 “談判籌碼”。
中國在中美經貿談判中一貫堅持 “平等互利、相向而行”,反對單邊施壓或 “先讓利后談判” 的模式。
越南在美越協議中被視為 “打壓中國的工具”,但其本身對中美供應鏈的依賴導致策略效果有限。
一子錯,滿盤皆輸
越南這步棋,落得太急,代價也太高。
原本作為中美之間的重要中轉國,它本可以在兩者之間維持“有限靈活”,換取戰略回旋空間。
但現在,簽了一份不對等協議,丟掉了主動,也失去了信任。
而特朗普,對中國連退兩步,是用越南試探,更是借越南遞話。
我們要強調的是,中越是搬不走的鄰國,也是我們的友好國家,他們現在做出這種選擇,我們除了痛心加嘆息之外,只能送他們4個字了:好自為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