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髂筋膜間隙阻滯技術概述
髂筋膜間隙阻滯(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是一種通過將局部麻醉藥注入髂筋膜與髂腰肌之間的間隙,阻滯間隙內相關神經(股神經、閉孔神經、股外側皮神經和生殖股神經)而產生麻醉與鎮痛作用的區域阻滯技術。該技術最初由Winnie等人在1973年提出"三合一"阻滯概念,后經Dalens等人完善,現已成為下肢近端手術鎮痛的重要方法。
1.技術發展歷程
- 1973年
Winnie提出"三合一"阻滯,旨在通過單次注射阻滯股神經、閉孔神經和股外側皮神經。
- 1989年
Dalens明確髂筋膜間隙與腰叢分支的解剖關系,奠定現代FICB理論基礎。
- 2010年后
超聲引導技術的普及使FICB成功率顯著提升,衍生出多種入路(如"沙漏征"、"山坡征"等)。
- 操作相對簡單
相比腰叢阻滯,穿刺深度較淺,安全性更高。
- 鎮痛效果確切
尤其適用于髖部、股骨和膝關節手術。
- 減少阿片類藥物使用
降低術后惡心嘔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
02
髂筋膜間隙解剖學精要
1.髂筋膜間隙的邊界與內容
- 前方
髂筋膜(腹橫筋膜的延續,厚約1~2mm)
- 后方
髂腰肌(腰大肌+髂肌)
- 內側
與恥骨肌筋膜相通
- 外側
縫匠肌筋膜附著處
- 內容物
股神經(FN)、股外側皮神經(LFCN)、閉孔神經(ON)和生殖股神經(GFN)
2.關鍵神經的走行特點
股神經(FN):
起源于L2-L4神經根,在髂筋膜深層走行,支配大腿前側肌肉(股四頭肌)及皮膚。
阻滯評估:膝跳反射減弱、大腿前側感覺減退。
股外側皮神經(LFCN):
起源于L2-L3,走行偏外側,易在傳統入路中遺漏。
阻滯評估:大腿外側"巴掌大小"區域麻木。
閉孔神經(ON):
起源于L2-L4,僅短距離走行于髂筋膜間隙,需藥液突破髂恥筋膜擴散至腰大肌內側。
阻滯難點:尸體研究表明僅20%藥液可擴散至ON周圍。
評估金標準:內收肌肌力下降>75%(非皮膚感覺)。
03
超聲引導操作技術全解析
1.設備與體位
- 超聲儀
高頻線陣探頭(7~12MHz),肥胖患者可選低頻凸陣(2~5MHz)。
- 體位
仰臥位,患側下肢輕度外展(15°~20°)。
2.入路選擇與操作步驟腹股溝韌帶上入路(S-FICB)
- "沙漏征"法
- 優點
ON阻滯成功率較高(約65%)。
- 優點
探頭矢狀位置于髂前下棘內側1cm。
識別縫匠肌(淺層)與髂腰肌(深層)之間的"沙漏"樣狹窄區。
平面內進針,突破髂筋膜后注射30~40ml藥液。
探頭一端置于髂前上棘,另一端斜向臍部。
顯示髂骨表面"山坡"樣高回聲,髂腰肌為低回聲。
平面外技術進針,突破筋膜后注藥。
- 優點
適合髂前上棘突出的患者。
傳統方法,LFCN阻滯不全率高(約40%失敗),僅限無超聲設備時使用。
3.藥物擴散驗證
- 理想表現
髂腰肌表面"穹頂樣"分離(≥15ml可見)。
旋髂深動脈向淺層漂移(血管"抬升征")。
- 失敗處理
調整針尖位置或追加5~10ml藥液。
04
藥物方案與劑量計算
1.局麻藥選擇
藥物
濃度范圍
起效時間
持續時間
適用場景
羅哌卡因
0.25%~0.5%
15~20min
8~12h
術后鎮痛(運動保留)
布比卡因
0.2%~0.5%
10~15min
10~16h
術中麻醉(需心電監護)
左旋布比卡因
0.25%~0.5%
12~18min
10~14h
心血管風險患者
2.容量與體重關系
- 成人
50kg:20ml
50~70kg:25ml
70kg:30ml
- 兒童
0.7ml/kg(最大20ml)
- 地塞米松
神經周圍:4~8mg(延長鎮痛4~6h)
靜脈:0.1mg/kg(等效但無神經損傷風險)
- 右美托咪定
0.5μg/kg(降低阿片用量30%~50%)
05
臨床應用場景與案例
1.髖部骨折術前鎮痛
- 操作
急診科床旁S-FICB(0.5%羅哌卡因30ml)
- 效果
VAS評分從8分降至2分(15min起效),患者可耐受體位擺放。
- 方案
S-FICB導管(0.2%羅哌卡因8ml/h)+坐骨神經阻滯
- 結局
48h嗎啡用量<10mg,無股四頭肌無力導致的跌倒風險。
- 劑量
0.2%羅哌卡因0.7ml/kg
- 注意
需深度鎮靜下操作(如丙泊酚1~2mg/kg)。
06
并發癥處理與預防
1.局麻藥中毒
- 預防
分次注射(每5ml回抽)
最大劑量:羅哌卡因≤3mg/kg
- 處理
20%脂肪乳劑IV(1.5ml/kg負荷量+0.25ml/kg/min維持)。
- 高危操作
平面外技術誤穿神經束。
- 處理
停注藥,靜脈注射甲強龍40mg。
- 風險因素
留置>72h、糖尿病。
- 預防
每日更換敷料,嚴格無菌操作。
07
技術爭議與未來方向
1.閉孔神經阻滯的爭議
- 支持方
MRI顯示大容量(≥40ml)藥液可擴散至ON。
- 反對方
尸體染色僅20%到達,建議聯合ON阻滯。
- 納米載體局麻藥
如脂質體布比卡因(鎮痛72h)。
- AI超聲導航
自動識別筋膜層與神經。
08
專家共識推薦總結
- 強推薦(I/A)
超聲引導S-FICB用于髖部手術鎮痛。
0.25%~0.5%羅哌卡因作為首選藥物。
- 謹慎推薦(IIb/C)
佐劑使用需知情同意。
ON阻滯不全時聯合補充阻滯。
總結:FICB技術的核心在于精準掌握解剖與超聲影像,建議通過模擬訓練(至少20例)后再開展臨床操作。完整記錄阻滯范圍、藥物劑量及并發癥數據,以持續優化技術。
來源:中華疼痛學雜志
支持標題+全文檢索,多個關鍵詞檢索,海量知識庫隨時搜索,歡迎大家分享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