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只要能填飽肚子,管它用什么方法。”
“訂單情況確實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如果實在急著用車,國產的新能源車都不錯。可以看看即將發布的小鵬 G7。”
上周,小米YU7用一場暴風驟雨,震撼了整個中國汽車行業。3分鐘大定20萬輛,1小時大定28.9萬輛,18小時鎖單24萬輛……
如此夸張的成績,老實說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而在本周三的直播中,雷軍拋出了開篇的一段話。你可以認為他是在謙虛,也可能認為他是在安撫友商,甚至可以認為他是在立人設。但無論怎樣,的確把小米YU7潑天的流量與關注度,分給了所謂的“直接競品”一部分。
那么,小鵬G7能接住嗎?
從昨晚的上市發布會來看,這輛被雷軍欽點、定位“家庭智能”的中型純電SUV,表現沒有令人失望,比較圓滿完成了“小米YU7吃肉,我跟在后面喝湯”的任務。
實際上,望向整個上半年,小鵬取得非常不錯的交付成績單,1-6月累計突破19萬輛大關,并且單月連續突破3萬輛大關。
但望向更深處,主要還是依靠MONA M03與P7+兩款售價均在20萬元以下的純電轎車作為主要支撐。
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為了品牌沖高,為了不陷入到低端化、低毛利的泥潭之中,必須在20萬元以上的價格區間,真正意義上立柱一根足夠扎實的錨點。
小鵬G7自誕生開始,便肩負了類似的使命。
而從最終公布的售價來看,全系共推出三個版本車型,其中602長續航Max版19.58萬元,702超長續航Max版20.58萬元,702超長續航Ultra版22.58萬元。在此基礎上,疊加諸多權益,算得上誠意滿滿。
與此同時,也完全避開了小米YU7的鋒芒,形成了錯位競爭。另外,一定程度上填補了2025款小鵬G6與G9之間的空白。
至于小鵬G7的綜合產品力,如果要用兩個關鍵詞總結,我給出的答案是:家用+智能。
首先,在這款中型純電SUV身上,能夠看到其對于駕乘空間與舒適體驗的用心打磨,尤其是四張座椅,做到了完全平權。全車豐富的儲物空間,也是比較大的亮點。
整體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款沒有短板的“水桶車”。而全系800V,全系搭載5C動力電池,則保證了小鵬G7基本盤的穩定。
橫向對比該級別繞不開的競品特斯拉Model Y(參數丨圖片),同樣具有很大的領先優勢。
其次,則是智能。Max版智能座艙與智能駕駛芯片,分別為一顆驍龍8295與兩顆英偉達Orin-X,依舊是目前行業的主流硬件水平。
而售價22.58萬元的Ultra版,上述兩部分則換裝了一顆驍龍9295與三顆小鵬自研的圖靈AI芯片,綜合算力達到2250TOPS。
是的,你沒有聽錯,一輛20萬級的中型純電SUV,綜合算力超過2000TOPS大關。
毫無疑問,這注定是小鵬G7身上最吸引人的一點,也是吸引潛客的最大的“殺手锏”。雖然從現階段來看,Ultra版在實際體驗上,究竟能夠與Max版拉開多大的差距,還無法特別具體的量化,但售價僅僅高出2萬元,便能換一個十分可期的“未來”,可以說非常劃算。
“家用+智能”,同樣是小鵬G7與小米YU7的差異化所在。
如果說后者主打顏值操控,那么今天文章的主角完全走向了另一條路。或許,在何小鵬的生意經中,只有這樣才能避開雷軍尖銳的鋒芒,盡其所能承接溢出的那部分訂單,做到“小米YU7吃肉,小鵬G7喝湯”。
而在昨晚的發布會后,還進行了一場小規模的專訪。整場參與下來,能夠感受到何小鵬的心情算得上愉悅,回答了許多大家所關心的問題。
其一,便是終端反饋。
“小鵬G7的表現其實非常不錯,但因為小米YU7三分鐘的訂單數字太恐怖了,所以可能會顯得我們沒那么好,但并不阻礙它的熱銷。”
確實,因為有了一位超現象級的對手的存在,無論今天文章的主角怎樣努力,都顯得有些過于渺小。
不過,從何小鵬的回答中,還是感受到了十足的信心。而9分鐘大定超1萬輛,則是小鵬G7交出的階段性成績單。
回歸理性,可圈可點。
其二,則是車型的利潤率。
平心而論,結合小鵬G7全系19.58萬元-22.58萬元的定價,這家新勢力造車還是主打一個“量大管飽超預期”。由此衍生出的質疑便集中在,真的能賺錢嗎?
在何小鵬看來,大家無須擔心,因為從二季度財報開始,所有人會看到愈發積極的信號。至于今天文章的主角,他也讓大家放心,“G7的定價不會影響公司提升毛利的目標。”
換言之,絕對是有利可圖的。
其三,關于體系化能力。
“三年以來,我們迎來了涅槃式的變化,今年四季度后會進入快速發展期。下一步,要做好四個能力的提高,第一個是更全面的技術能力,第二個就是組織能力,第三個是商業化能力,第四個是全球綜合能力。”
洋洋灑灑幾十個字,何小鵬對過去1000多天,無疑來了一波總結。可以肯定的是,經歷起起落落,在他破而后立的揮刀下,小鵬已然走出了泥潭,進入到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這一點,確實可喜可賀。
但理性客觀的講,接下來需要應對的挑戰依舊還有很多,絕沒有到能夠掉以輕心的時候。譬如,G7能否跟在小米YU7的身后,殺出一條血路,誰都不敢打下保票,仍需等待一手穩態月銷量。
在我眼中,考慮到與同門兄弟G6、G9的內耗,以及所處細分市場殘酷的廝殺,包括同級別其它國產中型純電SUV的銷量,前期能夠達到5,000輛左右,已經算得上不錯的表現。
當然,還有一個懸念,便是費力吆喝的Ultra版占比,究竟能夠達到多少?
對于小鵬,也很重要……
責編:崔力文 編輯:何增榮
THE END
PAST · 往期回顧
2025年過半,純電和混動之爭該結束了吧?
在中國,Model Y的好日子到頭了
雷軍直接殺瘋,“蔚小理”怎么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