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的書法屬于一種非常新鮮的存在, 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第一個特點,就是在布局上,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這里的布局采用了這種橫向的形式,并且,每一行都是一種從高到低的狀態,最為重要的第一點是,就連字形上,也是從大到小的變化,這種特點是不是也驚艷到你呢?
至少顛覆了我們的之前的認識,在很多朋友的印象中,布局,不僅常常采用豎向的形式,而且還采用了列與列之間錯位排布的形式,形成了一種起伏跌宕之感。
第二個比較突出的特點,那就是在筆法的上的變化,無論是毛筆書法,還是硬筆書法,通常都是圓筆的形式,表現出一種渾圓的狀態感,而這里的處理方式,讓筆者眼前一亮,采用了方筆的形式,并且應用的十分輕松自然。
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字的轉折之筆,這個筆畫,十分有特點,不僅轉折的角度比較大,而且你會感覺到一股斬釘截鐵的勁,那種利落感,力量感,都表現的十分完美,堪稱大氣之筆。
提及姜昆,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在相聲舞臺上的卓越成就,那些膾炙人口的段子、幽默風趣的表演,無不彰顯著他深厚的藝術功底和敏銳的喜劇洞察力。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姜昆對于書法的熱愛與追求同樣令人欽佩。在多次書法活動中,他的身影頻繁出現,以筆會友,以墨抒情,展現了他在書法領域的另一番風采。
姜昆的書法作品,尤其是行草書,以其瀟灑流暢、線條遒勁而著稱。然而,正如人無完人,姜昆的書法作品中偶爾也會出現一些錯別字,這不禁讓人在贊嘆其藝術才華的同時,也感到一絲遺憾。
以李白的《早發白帝城》為例,姜昆在抄錄這首詩時,短短28個字中竟有5處錯誤。這些錯誤或源于筆誤,或源于對字形結構的理解偏差。更令人遺憾的是,這種錯誤并非孤例,在姜昆的其他書法作品中也有所體現。這不禁讓人思考,作為一位在相聲界享有盛譽的藝術家,姜昆在書法上的“心有靈犀一點通”為何會在用字準確性上遭遇挑戰?
究其原因,或許如專家所言,姜昆書法學習缺乏足夠系統性與深入性。臨摹字帖是書法基礎,要掌握用筆技巧、積累審美經驗、準確書寫漢字。遺憾的是,因種種原因他這方面努力不足,創作易 “想當然”,忽略字形準確規范。
不過,不應全盤否定姜昆書法成就。書法評價標準多方面,包括書寫規范、內容品位、筆墨表現力、布局技巧、形式創新等。其作品在這些方面表現不錯,行草書憑獨特風格韻味,獲眾多欣賞者喜愛贊譽 。
然而,對于書法創作者而言,文字使用的正確性始終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因為文字是書法作品的靈魂和載體,如果文字出現錯誤,就會直接影響作品的意境和表達效果。因此,無論是專業的書法家還是業余的愛好者,都應該把文字使用的正確性放在首位,以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個漢字的書寫。
姜昆的字跡,透著一股豪邁之氣,并且,你會發現,這里的字跡,著重突出了一種斜中取勢的新特點,將這種勢感表現的更為完美,我們也能夠看到,這里的字跡,每一個字,都有著突出的勢感,傾斜度可以說已經超越了45度之多。
單憑這樣的處理方式,恐怕就能夠驚艷到你的,誰敢將字跡寫到如此傾斜的程度呢?歷史上恐怕也沒有吧,這就是姜昆書法的最大特點之一,不是嗎?
同時,細心的朋友,也一定會注意到,這里的很多字跡,雖然是書寫,但是,卻寫出了毛筆的氣質特點,質感十分突出,諸如字左邊的部分書寫上有著明顯的夸張,但是,你會發現,左邊部分,線條上還有著明顯的輕重提按效果,有的地方甚至呈現出一種若隱若現的狀態,不是嗎?
線條的表現上,給人一種非常美妙的感覺,時而是一種飄逸的狀態,這種飄逸的線條,更加突出了一種隨性隨意的境界感,而有的線條,卻十分剛勁,諸如字的長橫筆,傾斜而上,勢感足,而且一個收筆回帶,將這個字的氣勢,表現的十分完美。
尤其是收筆和字的起筆連在一起,那種境界感,躍然紙上,而字形上的變化,更加突出了一種跌宕起伏的狀態感,忽大忽小,有的還是一種連續變大,或者連續變小的狀態,更加突出了一種無拘無束的狀態。
隨著書寫的深入,我們也能夠看到,后面的字跡,在書寫上,更加放得開,同時,也收得住,控筆的表現,也是一種游刃有余的狀態,真是狂草的最高典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