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玨題《清明上河圖卷》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藏
李玨書法墨跡,來源《張擇端(款)全景清明上河圖卷》,奧地利國家圖書館藏。
現(xiàn)今在世界各地大博物館所藏各種版本的《清明上河圖》多達30余種,其中宋代兩幅,元代也有幾幅,明清最多。僅2000年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的“《清明上河圖》特展”上,就有7件藏品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奧地利國家圖書館所藏的《全景清明上河圖》被奧地利視為國寶,這后面一段行草題跋頗為精彩。
高清大圖
李玨(1219-1307),宋末元初詞人,字元暉,號鶴田,吉水(今屬江西)人。《詞林紀事》中載“年十二、通書經,召試館職,除秘書正字,批差充干辦御前翰林司,主管御覽書籍,除閣門宣贊舍人,年八十九而終,有雜著四集,錢塘百詠行于世”。入元不仕,與汪元量多有酬唱,存詞二首。
落款大德己亥(1299)七月四日,已是元朝。觀其書作,遒勁嫵媚,出自二王一路,用筆結體與趙孟頫頗類。趙孟頫(1254-1322),年少于李玨。此時李玨80歲,而趙才45歲,是李學于趙?還是趙取法李?我們沒有更多李玨的書法資料可以對比,實在遺憾。
李玨題跋的前四句,生動地勾勒出汴京的市井百態(tài)。“此是當時宋汴京,千人繞屋市廛鳴”,他以簡潔的筆墨,描繪出汴京的熱鬧非凡。街道上人來人往,店鋪林立,商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人們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展現(xiàn)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面。從“徵輸幣帛為和計,保甲黎黔作戰(zhàn)丁”中,我們又看到了北宋時期的社會制度與政治生態(tài)。賦稅的征收,保甲制度的推行,這些在當時看似有序的舉措,實則隱藏著諸多矛盾與隱患。
然而,畫風在后四句驟變。“君臣談論言猶壯,水陸舟車路侭行”,曾經的君臣意氣風發(fā),自信滿滿地規(guī)劃著國家的未來,汴京水陸交通的便利,也讓他們對經濟的繁榮充滿信心。可誰曾想,“何事金兵過河日,一人不見渡頭行”,當金兵南下,汴京的繁華瞬間破滅,曾經熙熙攘攘的渡口,竟再無一人,只剩下一片死寂與荒涼,北宋滅亡的悲劇就此上演。
聲明: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容詳細頁面!
超多的書法學習資料,點擊上方公眾號名片,關注“書畫博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