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角度來看,運動神經元病屬于 “痿證”“痙證” 范疇,核心病機為脾腎虧虛、氣血不足、痰瘀阻絡,其對身體的影響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肢體功能衰退:中醫認為 “脾主肌肉、四肢”,脾胃虛弱則氣血生化不足,肌肉失養,初期可見手指活動笨拙、握力減退,逐步發展為肢體無力、肌肉萎縮,甚至無法行走、抬臂。若累及下肢,可出現步履蹣跚、足不任身,如《素問?痿論》所言 “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
吞咽與呼吸受累:肺主氣司呼吸,腎主納氣,若脾腎久虛累及肺腎,會導致氣道無力、吞咽失司。表現為飲水嗆咳、言語含糊(“舌痿”),嚴重時痰涎壅盛、呼吸困難,此為 “肺腎氣虛” 之象,因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兩臟虛損則氣機升降失常。
全身虛損證候:病久必及腎,腎精虧虛則骨髓失充,可見肢體痙攣、僵硬(屬 “痙證”),伴腰膝酸軟、畏寒肢冷;氣血不足則面色?白、神疲乏力、語聲低微。此外,氣虛推動無力易致瘀血內停,痰濕阻滯經絡,形成 “本虛標實” 之證,加重病情纏綿難愈。
精神狀態影響:肢體功能喪失與病程遷延,易致患者情緒抑郁、焦慮,中醫認為 “肝主疏泄”,情志不暢又會進一步耗傷肝氣,影響氣血運行,形成 “因病致郁,因郁加病” 的惡性循環。
中醫治療以 “健脾補腎、益氣活血、化痰通絡” 為原則,如選用益元健肌方劑,兼顧扶正與祛邪,延緩虛損進展,但本病病程遷延,需長期調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