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法院判決書擺著,誰能信這種事發生在銀行里?
權威媒體報道,河南鄭州某銀行女客戶經理,28歲開始,13年里騙了31個儲戶1.6個億!更離譜的是,她拿6000萬給男主播打賞,自己家房貸都沒還清!現在銀行注銷了,9000萬沒追回來,直播平臺賺的1800萬被法院劃走——這哪是金融詐騙?這是把儲戶的養老錢當“戀愛經費”揮霍!
13年騙1.6億:銀行成了“詐騙窩”?
先捋清楚這事兒有多荒唐。這位女經理從2009年到2022年,在鄭州緯二路某銀行支行當客戶經理,專挑中老年儲戶下手。這些老人覺得“銀行理財穩當”,把養老錢、看病錢全交給她,結果全進了她的口袋!13年里,她偽造理財合同、私刻銀行公章,甚至冒用銀行名義給儲戶發“收益短信”——老人哪懂這些?看到“銀行”倆字就信,連本金都不要了!
更諷刺的是,她騙來的錢,6000萬拿去給男主播打賞!直播間里喊“哥哥”“老公”,一刷就是幾十萬,自己家房貸都沒還清,卻把儲戶的血汗錢當“戀愛經費”!現在銀行注銷了,她被判無期,可9000萬沒追回來——這些錢,可能是某個老人的救命錢,可能是某個家庭的全部積蓄,就這么沒了!
13年沒露餡?儲戶是“人傻錢多”還是銀行監管形同虛設?
這事兒最氣人的,是“13年沒被發現”!31個儲戶,1.6個億,從2009年到2022年,難道沒人贖回過本金?沒人問過收益明細?銀行難道沒做過審計?
有網友說:“這些老人太傻,自己不操心!”可換位思考下:一個穿銀行制服、在銀行網點辦公的“經理”,拿著蓋了“銀行公章”的合同,給你發“銀行系統”的收益短信——你會懷疑嗎?老人不懂互聯網,不懂金融詐騙,他們只信“銀行”倆字!這不是老人傻,是騙子太狡猾,是銀行太失職!
更關鍵的是,銀行監管去哪了?客戶經理能私刻公章、偽造合同13年,銀行系統查不出?儲戶資金流動沒記錄?還是說,銀行根本沒把儲戶的錢當回事?現在銀行注銷了,負責人拍拍屁股走人,儲戶的損失誰賠?法院判了無期,可錢沒了,老人的晚年怎么辦?
直播平臺該擔責嗎?1800萬被劃走,夠嗎?
這女經理拿6000萬打賞男主播,直播平臺賺了1800萬,現在被法院劃走??蓡栴}是:平臺該擔責嗎?
有人說:“平臺又沒參與詐騙,憑什么賠?”可別忘了,直播平臺有審核義務!一個用戶突然大額打賞,平臺難道不該問錢從哪來?尤其是銀行客戶經理這種“高風險職業”,平臺難道不該警惕?現在1800萬被劃走,可女經理打賞的6000萬里,還有多少是其他平臺的?這些平臺難道能裝傻?
更諷刺的是,女主播們一口一個“哥哥”“老公”,收著老人的養老錢,卻不知道錢是騙來的——這算不算“共同消費贓款”?法律該不該追責?現在女經理判了無期,可平臺和主播們,難道能全身而退?
結尾:別讓“信任”變成“陷阱”
這起事件不該只是熱搜上的一個瓜。它該成為一面鏡子,照出銀行監管的漏洞,照出直播平臺的責任缺失,更照出我們對“信任”的盲目。老人把錢存銀行,是因為信“銀行”;年輕人給主播打賞,是因為信“人設”——可當“信任”被利用,當“穩當”變“陷阱”,我們還能信誰?
你遇到過類似的事嗎?家里老人被忽悠買過理財嗎?你覺得銀行和直播平臺該擔責嗎?評論區聊聊,你的每句話,都可能成為改變的開始。別讓更多老人的養老錢被騙走,別讓“信任”變成“傷人的刀”——銀行該守住底線,平臺該擔起責任,而我們,該多長個心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