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3月中旬,上海京劇團準備改編京劇腳本《甲午海戰》,在得知精研甲午戰爭這段歷史的專家戚其章先生在威海,于是專門派了一個編劇組趕赴,向老先生請教。
戚其章先生在得知上海京劇團來意后也很高興,還花了幾天時間給來人講了一遍甲午戰爭史。
不過,在聊到劇本上一處細節時,戚其章先生認為有些不妥,特別是對定遠艦管帶劉步蟾的形象,并且還拿六十年代的電影《甲午風云》中劉步蟾的形象舉例子,認為這部電影中對劉步蟾的形象過于負面,不符合真實歷史人物的形象。
當時,上海京劇團采納了戚其章先生的意見,但由于腳本本身是舊的,無法在劇情上最大幅度的改動,后來決定將腳本中“劉步蟾”的名字換成“牛嘉平”。
之所以要換成“牛嘉平”,也有些典故在里面,一方面是因為讀音上“劉”、“?!眳^別不大,在演出過程中人們聽不出來,另外一方面,牛嘉平這個名字其實是兩個人名字的合體。其中,“?!敝傅氖峭K憼I務處提調牛昶昞,當年甲午海戰后,是他帶著北洋艦隊投降的,“平”指的是左翼魚雷艇管帶王平,甲午海戰中,此人率領魚雷艦隊出港逃跑。
用這種改編的方式,來把兩個貪生怕死的形象合編到一個人身上。
劉步蟾形象考異
近來重溫六十年代老電影《甲午風云》,發現了許多以前沒注意的細節。這部老電影中,定遠艦管帶劉步蟾的形象是負面的,不僅多次陷害鄧世昌,還貪生怕死。
以前看的時候年紀太小,對這些典故考據不深,所以也沒當回事。
可我明明清楚的記得,后來上學的時候,學甲午戰爭這一章,明確提到劉步蟾是力戰不支,最后壯烈殉國的。
“管帶劉步蟾用炸彈炸沉了定遠艦,自己也自殺殉國?!保ㄕn文原話)
后來我又看2012年拍攝的電影《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中劉步蟾的形象就是正面形象,飾演的演員就是《大宅門2》里面飾演李天意的那個人。
圖|電影《甲午大海戰》中劉步蟾(左一)、丁汝昌(中)的形象
為何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面孔?后來在查資料的時候才發現,其實不只是我一個人發現這個問題,早在六十年代就有專家學者對此提出過質疑,這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戚其章先生。
戚其章先生最初研究甲午戰爭史,對劉步蟾的形象并沒有提出異議,但五十年代中期,他在威海養病期間,曾遇到過不少北洋艦隊的老兵,聽到了不少有關劉步蟾的事跡。
這其中,原定遠艦水手陳敬永就曾表示過:
“劉船主有本事,也有膽量,全船沒有一個*種?!?br/>
戚其章大感詫異,這與他所了解的劉步蟾形象完全不一樣,后來他潛心研究這段歷史,才終于破解了這個歷史疑問。
劉步蟾的形象在建國前就經歷過一個兩極分化。
圖|電影《甲午風云》中劉步蟾負面的形象
1894年甲午海戰后,劉步蟾壯烈殉國,當時國人對他的評價還是正面的,比如《清史稿》中,在提到劉步蟾時,對他正面的評價以及積極用語很多。
“步蟾通西學,海軍規制多出其手。顧喜引用鄉人,視統帥丁汝昌蔑如也,時論責其不能和衷,致僨事。然華人明海戰術,步蟾為最先,雖敗挫,殺敵甚眾。上嘉其忠烈,詔優恤?!?br/>
原北洋政府海軍部總務廳池仲祐早年身為清朝海軍派出的接艦官員,曾留下了許多歷史資料,記錄了晚清時期海軍建設的經過,其中包括《西行日記》、《海軍紀實》等等。
《海軍紀實》收錄了不少丁汝昌、鄧世昌、林永升等29名海軍將領、軍官的傳略,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作為親歷者,池仲祐對劉步蟾的評價也很高。
1891年,在甲午海戰前幾年時間里,戶部奏準停購艦艇兩年,劉步蟾曾提出反對,他認為與中國相鄰的日本積極擴充軍隊,是我國的心腹大患,要求李鴻章按照每年增購兩艘鐵甲艦,以防不測,李鴻章不同意,劉步蟾與之廷爭面折,說了一句相當有名的話:
“平時不備,一旦僨事,咎將誰屬?”
李鴻章大為震撼,于是同意。
池仲祐評價劉步蟾:
“其憂國之深,忠憤激昂,流露于言辭之間,而不自覺也?!?br/>
歷史隱秘
追溯前身,我們可以發現,在真實歷史中,劉步蟾的表現其實比鄧世昌更加亮眼,電影《甲午大海戰》中對此也有集中體現。
甲午海戰旗艦,劉步蟾雖然是定遠艦管帶,但定遠艦是旗艦。海戰結束后,丁汝昌因海戰中受傷暫時離艦養傷,職務也是由由劉步蟾代理。
1866年,沈葆楨出任福州馬尾船政大臣后,與左宗棠一起合辦了福州船政學堂,船政學堂分為培養造艦人才的前學堂和培養海軍駕艦戰官的后學堂。
鄧世昌、劉步蟾是前后腳考入船政后學堂的,因為鄧世昌年齡偏大,也較為早熟,沈葆楨很看重他。不過,鄧世昌雖然在學業上并不差,但相較于劉步蟾,還是差一點,因為劉步蟾是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的(1873年)。
從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后,鄧世昌、劉步蟾先后到了海軍中,從見習開始,逐漸升任至大副、管帶,這段經歷兩人相差不多。
唯一不同的是,劉步蟾有過留學的經歷。
1875年,劉步蟾跟隨福州船政局正監督日意格(法國人)到英法等國考察學習海軍槍炮技術,當時洋務運動名臣左宗棠、沈葆楨等人發現在英法海軍艦艇上,常有日本海軍學員的身影,因此便推動清政府也派員出國到英法海軍艦艇上實習。
劉步蟾因為有過留學歐美的經歷,被再次選中。
當時這批學員分為兩批,一批在法國馬賽學習造船,一批是在英國倫敦,學習艦艇駕駛,這其中涌現出不少近代史上杰出的人物,比如嚴復(寫下《天演論》)、薩鎮冰(民國時期任海軍總長)等等。
一直到1879年,劉步蟾才畢業回國。
應該指出的是,劉步蟾、鄧世昌的任職經歷大差不差,但相比于鄧世昌,劉步蟾更具有遠見卓識,因為有過留學歐美的經歷,加之清政府過去一直以來就不重視海防建設,因此劉步蟾對海軍建設更加關注。
清政府幾次向歐美等國訂購軍艦,劉步蟾都是駐廠監管,定遠、鎮遠、超勇、揚威等軍艦,都是劉步蟾監督訂造的。
1885年秋,劉步蟾隨定遠艦回國,隨即被任命為定遠艦管帶,1888年秋,北洋艦隊組建后,定遠艦成為北洋艦隊旗艦。
與此同時,清政府任命丁汝昌為北洋艦隊提督,劉步蟾任右翼總兵。
根據史書記載,丁汝昌雖然任提督,但因為不通海軍,北洋艦隊訓練工作都是由劉步蟾負責,而劉步蟾亦干的十分出色,據擔任“定遠”號總管輪的陳兆鏘(民國時期晉升為海軍中將)晚年回憶說:
“丁乃行伍出身,未涉海軍門徑,凡關操練及整頓事宜,悉委步蟾主持。每夏秋之間,則駐防操演,巡弋遼東、高麗一帶;或率兩、三艦,往日本各口岸,冬、春則巡察南洋群島,習以為常。
在甲午海戰之前,也是劉步蟾發現日軍海軍實力有超過清政府的可能,因此建議增購軍艦。
不過遺憾的是,盡管劉步蟾成功說服李鴻章加強海軍建設,但在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還是慘敗于敵手,鄧世昌也同樣是歿于此戰,在極為不利的形勢下,劉步蟾指揮艦隊英勇作戰,重創日軍旗艦松島號。
應該指出的是,日軍新購的艦艇松島號、吉野號本身就是為了應對中國訂購的定遠、致遠,松島號上當時還裝備有專門對付定遠的320mm38倍口徑巨炮。當時中國新訂購的艦艇噸位更大,火力更強的智利海軍白朗古?恩卡拉達號,但因為日本特務從中作梗,導致此艦未能購買成功。
圖|定遠艦殘骸
威海衛保衛戰期間,定遠艦被日軍魚雷艇偷襲擊傷,只能擱淺在劉公島,充當固定的炮臺,后來戰事不利的情況下,劉步蟾用炸彈炸沉定遠艦,自己亦隨后自殺殉國。
因劉步蟾犧牲的壯烈,清廷特意降詔:
“將劉步蟾照提督陣亡例從優賜恤,世襲騎都尉加一等云騎尉。”
海軍英雄
劉步蟾之所以在犧牲后被抹黑,源于英國人泰萊在其回憶錄《在中國牽線》一書的記載。
泰萊在甲午戰爭時期,曾任定遠艦副官帶,他在書中形容劉步蟾在黃海大戰期間“臨危喪膽”,故意把縱陣變為橫陣,將自己的座艦定遠艦放在中間自保。
事實上,泰萊之所以在回憶錄中抹黑劉步蟾,完全是因為個人矛盾。
無論是福州船政局亦或是后來的北洋艦隊,都曾雇傭大量的外籍人員充任教員以及艦艇要職,因為當時國內缺少這樣的人,而新培養的人才一時之間又難以快速成長起來。
等到福州船政局一批學員陸續成長以來以后,逐漸充實到了各個崗位上,外籍人員的使用比例就大大降低。
劉步蟾是反對洋人掌權的。
當時,英國人泰萊受聘在北洋艦隊任教員,甲午海戰期間,泰萊曾慫恿丁汝昌購買智利海軍的艦艇交給他指揮,劉步蟾聽聞消息,向丁汝昌諫言,并堅決反對此事。
之后北洋艦隊總教習漢納卸任,臨走之前推薦泰萊出任總教習,就在丁汝昌猶疑未決之際,又是劉步蟾反對,此事作罷。
從此泰萊對劉步蟾恨之入骨。
泰萊的回憶錄1929年在倫敦出版后,于兩年后被翻譯引入中國,由于民國初期,有關甲午海戰的史料十分匱乏,泰萊的回憶錄被當成信史。
事實上,也是從此開始,有關甲午海戰的描述逐漸灰暗。
應該指出的是,甲午海戰雖然是我們失敗,但除了少數人臨陣退卻外,大多數參戰的官兵均英勇作戰,劉步蟾、鄧世昌都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不過很可惜的是,從上世紀三十年代以后,因為受泰萊等人影響,對劉步蟾評價都是“擅改陣型”、“居中躲避炮火”、“卑污的懦夫”。
新中國成立以后,這種情況也并未改變。
1962年《甲午海戰》的電影,也是受此影響。
盡管專家學者都指出過有關劉步蟾的問題,但局限于時代,并未得到澄清,包括戚其章先生后來也深受影響,被下放到農村勞動了七年。
一直到七十年代末,隨著社會風氣逐漸開放,重評劉步蟾問題才得以解決。
一個犧牲了多半個世紀的英雄才被正式正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