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7期 總第818期
封 面 | 花鼓戲青年領軍人 朱貴兵
封 二 | 京劇《齊白石》
封 三 | 四川省川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劉詠涵
封 底 | 從延安出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戲劇晚會
左右滑動查看本期目錄
本期要目
打開封面
在節奏感與民間性里自由舒展
——談花鼓戲演員朱貴兵的表演藝術
唐琳佳
朱貴兵:鄉土文化的“戲”韻傳承者
李爾格
特別關注
“新起點 再出發”
——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 梅花表演獎)
評獎工作座談會綜述
乃 顧
以“上海溫度”踐行文化使命
以“戲劇力量”賦能城市未來
孫雅艷
戲劇論壇·精品是怎樣“煉”成的
守正創新的七個維度
——戲曲傳承發展的探索與思考(上)
謝 濤
從現代京劇《齊白石》
看舞臺藝術創新發展的生機和活力
馬 文
戲劇沙龍
沿著時空交織的運河向北
——評話劇《北上》
劉玉琴
解構與再生
——看話劇《北上》
劉彥君
話劇《北上》:
由文學作品到劇場藝術的創造性轉化
鄭永為
運河魂魄的時空交響
——話劇《北上》觀后
崔 偉
現象研究·民族歌劇音樂創作審美失衡
讓“好聽”成為“金標準”
——當前中國民族歌劇音樂創作的審美瓶頸與突圍
苗 妍
對于當代中國歌劇宣敘調創作問題的觀察
馬松青
沈福存京劇演劇觀
剛健柔美 俏麗清新
——談沈福存藝術風格的形成
戴祖貴
演員手記
靠近、走進、用勁、求凈
——原創越劇《風梅圖》中“李方膺”飾演心得
范曉萍
在角色中成長 在引領下傳承
——我的“川劇夢”
劉詠涵
劇目賞評
人間煙火與文人底色的驚艷之作
——淺析川劇《夢回東坡》
許 靜
戲曲現代化的美學探索與實踐
——國家大劇院版京劇《白蛇傳》啟示錄
譚志湘
風梅開卷濯乾坤
——評越劇《風梅圖》
趙哲群
逃離苦難·追求新生
——淺談話劇《曾經如是》的人性思考
王社良
寓教于樂:音樂兒童劇《彼得與狼》的新時代演繹
梅 松
基層戲劇
一群大山孩子的“追夢”記
郝雄飛
戲劇觀察
文脈相承 禮樂和鳴
——寫在音樂劇《南孔》百場演出之際
宋之歌
長三角地區黃梅戲演出生態研究
王曉瑩
創作談
傳統與現代交融 奏響戲曲音樂新樂章
——上海京劇院戲曲音樂創作經驗談
楊 陽
經典傳承
秦腔《再續紅梅緣》的經典傳承與時代新詮
王雅妮
劇作家
20世紀鄉土中國的變遷史
——劉錦云鄉土劇的思想意蘊
宮文華
互 鑒
跨文化視域下文學經典的劇場重構
——圖米納斯版《戰爭與和平》新幻想詩學研究
劉 華
關于邁斯納表演訓練法的研究
唐 輝 王品超
梅韻馨香
從舞臺到講臺
——河北梆子藝術家彭蕙蘅的“慢火”人生
魚 翔 姜 音
新媒體戲劇
戲曲微短?。褐袊鴳蚯鷤鞑サ男聵討B
馬方方 賈戰偉
演藝新空間
文旅融合時代紅色實景戲劇的發展探索
賀 棟
戲曲音樂
越劇演唱藝術發聲體系的科學重塑
馮小娟
圓號在戲曲音樂中的應用
——以京劇現代戲《智取威虎山》為例
劉雯雯
從戲到劇:徽劇唱腔的板式變化及藝術特色探究
岳暢琦
傳統戲曲音樂現代化轉型的創作實踐研究
——以花鼓戲《蔡坤山耕田》音樂創作為例
林春菲
豫劇《穆桂英掛帥》中弓弦樂器的音樂功能與審美特征探賾
孫釧淇
歌劇大觀
民族歌劇的“戲曲性”元素探析
彭 青
從“伴奏”到“共謀”
——歌劇《蘭花花》鋼琴聲部的戲劇功能釋讀
劉 璇
2025年《中國戲劇》往期回顧
左右滑動查看往期封面
責任編輯 羅松
設計制作 尹明鈺
主管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主辦 中國戲劇家協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