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開窗見山霧,入夜蓋薄被。當城市被熱浪炙烤成“蒸籠”,雙龍鄉卻用山風織涼、青山作幕、煙火為錦,織出一方避暑秘境。
走進雙龍鄉水泊涼山風情小鎮,盤山而建的樓房嵌在綠浪里。王燁攝
雙龍鄉位于習水縣東南部,森林面積13萬余畝,森林覆蓋率達82%,年平均氣溫12.1度,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2萬個,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更是夏季納涼最為理想之地,當四時之景流轉,處處展現未經雕琢的自然之美。
水泊涼山地標打卡點。王燁攝
走進雙龍鄉水泊涼山風情小鎮,盤山而建的樓房嵌在綠浪里,晨霧漫過窗臺時,集市已熱鬧開場:卡車斗里的玉米帶著露珠,攤位上西瓜、香蕉堆成小山,連空氣里都飄著果蔬的甜。前來避暑的游客蹲在車邊挑菜,這幕“山野市集圖”,讓涼意在“煙火氣”里流淌。
步入小區,步道兩側整齊地停滿了渝字開頭的車輛。老人牽著孫輩散步,影子被拉得悠長;兒童樂園里,滑梯上的笑聲和樹蔭里的閑談聲纏在一起。沒有空調的轟鳴,只有山風掀動晾衣繩的輕響——在這里,“清涼”不只是溫度,更是一種松弛感。
兒童樂園里,滑梯上的笑聲和樹蔭里的閑談聲纏在一起。王燁攝
“在這里可以吃到剛從地里摘的純天然蔬菜,鮮美可口的馬桑菌,肉質緊實、膻味輕的黔北麻羊。”這是游客的真實體驗。晨起聽鳥鳴,午后逛市集選生態食材,傍晚看山霧漫過屋頂,康養與游玩兼具,讓人怡然自得。
步入小區,步道兩側整齊地停滿了渝字開頭的車輛。老人牽著孫輩散步。王燁攝
隨著暑期到來,避暑客群持續涌入。為提升旅居體驗,雙龍鄉將原老車站改造為207.9平方米的“養老服務站”,內設休閑娛樂區;同步完成32.1平方米公廁升級、新建表演舞臺及20米硬化道路,目前主體工程已完工,月底即可投用。據統計,水泊涼山風情小鎮現入住約800戶2500人,入住率達50%。2024年新增的236套住房已投入使用,配套的農貿市場、醫務室等基礎設施均已完善;今年新打造的10家優質民宿提供500余張床位,當前入住率為45%。
避暑游客們挑選新鮮的玉米。王燁攝
當避暑成為夏日剛需,雙龍鄉把清涼資源轉化為“可觸摸的煙火氣”和“可持續的致富經”。以“生態+產業”破局,推動農旅融合,同時完善小鎮基礎設施建設;小區以“服務+運營”填細節,讓避暑更像“歸家”。(刁苓沙、王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