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東省研究型醫院學會與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樹蘭(濟南)醫院冠名播出的《大醫生來啦》節目特別邀請山東省立第三醫院心肺康復科主任孟海燕主任做客山東廣播電視臺街景演播間,揭秘夏日"傷心" 雷區,幫助大家科學認知,有效預防,教你平安度夏!(點擊視頻觀看)
濟南的七月,柏油馬路蒸騰著熱浪,當人體溫調節中樞忙著和高溫博弈時,心臟正默默承受著雙重壓力。你是否注意過心臟的 "抗議"?據研究顯示,夏季高溫與心腦血管病發病風險呈顯著正相關 —— 氣溫每超過 35℃一度,急診病例就會激增 17.3%。孟主任特別強調,對于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血管狹窄等基礎問題的患者而言,夏日心血管疾病的預防猶如在高溫環境中為脆弱的血管撐起 “防護傘”—— 需格外警惕溫差刺激引發的血管痙攣、高濕環境導致的心肌缺氧等潛在風險,將預防措施細化到生活中的每個溫度節點與行為細節。
高溫預警:心臟正在經歷 "夏日大考"
孟海燕主任醫師在節目中還原了這樣的場景:35℃以上的環境中,人體代謝率較常溫時提升 20%,心臟如同被按下 "加速鍵" 的發動機,每搏輸出量增加的同時,還要應對高濕環境帶來的低氣壓缺氧狀態。臨床數據顯示,這種情況下急診病例數會隨氣溫每升高 1℃而激增 17.3%,那些突然胸悶、心慌的老年人,其實是心臟在發出 "過熱警告"。
空調使用悖論:涼爽背后的血管危機
"從太陽底下沖進空調房的瞬間,我感覺血管都在發抖。" 這種直觀感受被孟主任證實為真實的生理反應。曾有位 65 歲患者因戶外勞作后直吹空調,短短 10 分鐘內出現劇烈胸痛 —— 溫差超過 10℃時,血管會像遇冷收縮的橡皮筋,健康血管尚可彈性復原,而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血管則可能因強烈收縮導致斑塊破裂。"就像老化的水管突然遭遇水壓驟變," 孟主任比喻道,"臨床中這類患者的血栓形成速度,比冬季發病更快更兇險。"對此,孟主任也給出了科學護心小貼士。
護心法則:將空調溫度設定在 26℃這一人體體感最舒適的 "黃金溫度",能讓血管得以從容適應;從室外進入室內后,先把汗水擦干,靜待 5 分鐘再靠近空調;針對老人有更巧妙的降溫方式 —— 開啟隔壁房間的空調,讓冷風透過門縫自然對流,既能避免冷風直吹,又能實現溫度的漸進式降低。
冰飲與冷水澡:舌尖到皮膚的 "心臟暴擊"
"噸噸噸" 灌下冰鎮可樂的瞬間,你感受到的是透心涼,心臟承受的卻是 "驚魂一刻"。臨床數據顯示,運動后猛喝冰飲會使冠狀動脈痙攣風險增加 40%,就像突然給高速運轉的發動機澆冷水。更危險的是,這種刺激不僅作用于心臟 —— 胃黏膜受冷刺激后,神經反射會讓全身血管收縮,血壓驟升,有高血壓病史的人尤其危險。
護心法則:運動后先休息 10 分鐘,待心率平穩后飲用 30℃左右的溫水,每次 100-150ml 少量多次;出汗后別急著洗澡,用毛巾擦干后等皮膚溫度恢復,再用 38-40℃的溫水淋浴,這個溫度既能清潔又不會刺激血管。
高溫運動與熬夜:被透支的 "心臟續航"
當馬拉松愛好者在 35℃高溫下堅持晨跑,心臟正在經歷一場危險的 "超負荷運轉"。孟主任解釋道,高溫環境下心臟需要比平時多做功 30% 來維持血液循環,而劇烈運動時心肌耗氧量可驟增 50%,這對有冠狀動脈狹窄的人來說,如同讓帶病的發動機強行拉滿轉速。
而更隱蔽的殺手是熬夜。夏季本就晝長夜短,若再熬夜到凌晨,交感神經會像失控的開關持續興奮。臨床研究表明,長期睡眠不足 6 小時的人,高血壓發病率比常人高 3 倍。
護心法則:夏季運動選在清晨 6-7 點或傍晚 7 點后,避開 10 點 - 16 點的高溫時段;運動類型優選太極、游泳等低強度項目;熬夜后若出現晨起頭暈、心慌,應立即含服硝酸甘油并測量血壓。
中暑與心梗:生死攸關的 "癥狀辨別"
"我還以為是中暑,沒想到是心梗..." 這樣的遺憾在急診室并不少見。孟主任教大家一個關鍵辨別法:中暑的頭暈乏力在轉移到陰涼處、補充淡鹽水后會逐漸緩解。而心梗的胸痛如同巨石壓胸,持續 15 分鐘以上不緩解,還可能伴隨左肩放射痛、莫名牙痛甚至惡心嘔吐。更危險的是,約 20% 的老年心梗患者表現為 "不典型癥狀",只是感覺上腹不適或乏力,極易被誤認為 "老毛病"。
急救黃金法則:懷疑心梗時,第一時間撥打 120 并告知癥狀;等待救援時保持半臥位,避免用力咳嗽或走動,每 3 分鐘深呼吸一次以減輕心臟負擔。
給心臟的夏日 "溫柔守護"
當我們在空調房享受清涼時,別忘了給心臟一個適應溫差的緩沖;當冰飲誘惑擺在面前時,記得用溫水替代那份刺激;當夏夜的狂歡召喚熬夜時,提醒自己睡眠才是心臟最好的修復劑。孟主任最后強調:心臟就像精密的鐘表,需要每個生活細節的溫柔呵護。這個夏天,讓我們用科學的護心知識,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健康防線。
孟海燕 心肺康復科主任醫師
個人簡介:
山東省立第三醫院心肺康復科主任
主任醫師,醫學碩士,碩士生導師
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疾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院協會心臟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臟器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臟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山東省公共衛生學會心臟康復防治分會主任委員
山東省醫學會心臟康復分會副主任委員
山東省醫師協會心臟康復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
《大醫生來啦》欄目由山東省研究型醫院學會與
山東廣播電視臺廣播音樂生活節目中心主辦。
《大醫生來啦》節目由樹蘭(濟南)醫院冠名播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