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塔公草原上,牧民降措正在給自家的馬匹梳理鬃毛。“以前這些馬就是放牧的工具,現在可是我們主要的經濟來源。”他拍了拍馬背笑著說。降措家的增收致富,是塔公鎮塔公村“牧區變景區”的縮影,也是都江堰市對口支援康定構建“牧旅、農旅、文旅”全域旅游新格局、助力康定鄉村振興的真實寫照。2023年至今,該村集體經濟收入累計已突破2000萬元,名列全州第一。
精準幫扶:從“輸血”到“造血”
夏季的塔公草原,綠草茵茵、百花爭放,可謂美不勝收。而塔公村位于塔公草原的核心位置,這里地勢開闊平坦,緊鄰塔公寺,晴空麗日下,完美地將雪山草原、自然人文融合在一起,吸引無數游客紛至沓來。
作為都江堰市對口支援重點幫扶項目,自2021年以來,都江堰市累計在塔公村投入援建資金1600余萬元,打造游客接待中心、木雅集市、網紅觀景平臺等項目,推動“草地變營地、牧民變股民、牧區變景區”的旅游新業態。
接過第六批對口支援工作隊手中的接力棒,第七批對口支援工作隊著力完善項目內容,優化服務細節,提升服務意識。2024年2月,塔公草原正式掛牌國家3A級旅游景區,當地牧民奔走相告、喜笑顏開。景區的門票收入可以用于日常保潔,景區外的木雅集市不僅可購買當地特色酸奶、牦牛肉等旅游產品,還可體驗特色旅拍服務,一個規范化、標準化、特色化的景區持續良性發展。
硬件設施提升了,村民們的服務意識也提高了。熱情待客、合理收費、免費講解、代買商品等,不僅牽馬業務量上升,旅游高峰期時牽馬牧民每匹馬可實現日收入近萬元。游客多了,民宿接待、飯店生意也相繼增長,不少牧民也著手將自家閑置房屋改建為特色民宿。
“以前靠放牧為生,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賺錢。”降措說,在外打工的大兒子最近返鄉,全家人一致同意投資開民宿。“工作隊給我們帶來這么多幫扶,如今不外出打工,在村里就能安居樂業了。”
產業升級:讓資源變資產
“以前游客來了就走,現在能住下來了。”新都橋鎮拔桑一村村支書白奪指著村里的露營地說。都江堰創新采用“政府+企業+村集體”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建設特色民宿,村民以土地入股,既能分紅,又能打工。
2021年起,都江堰工作隊結合康定市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相繼在拔桑一村投入援建資金900余萬元、社會資金600余萬元,共同打造了“音樂暢享+汽車露營+特色蛋屋”模式的“脫殼龜汽車露營地”項目,推出特色蛋屋、特色房艙、房車營地、戶外音樂吧、滑草等項目,村集體參與項目運營分紅,每年實現增收約50萬元。
在拔桑二村投入援建資金1136余萬元、社會資金800余萬元,建成“綠石游牧花海度假村”項目,將“北美印第安”露營帳篷酒店集群充分融入新都橋“攝影天堂”,形成集攝影、騎馬、娛樂、運動、住宿、餐飲于一體的輕奢特色度假村,村集體參與項目運營分紅,村集體每年實現增收約55萬元。
兩個項目的建成,不僅改變了鄉村產業發展格局,還豐富了川西自駕游體驗,增添了可持續發展的“造血功能”,就地解決約300名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52歲的央金在度假村當保潔員,她開心地說:“我現在每個月能掙4000元,兒子曲批現在是綠石游牧管家,每個月有5000元,加上提成和馬場的收入,估計今年年底,家里買第一輛車的愿望就能實現。”
民生改善:小項目帶來大變化
2024年初,都江堰工作隊深入拔桑二村調研,了解到該村旅游經營業態單一,游客停留時間短,經濟效益有限。工作隊與村兩委共同商討,決定進一步挖掘當地特色資源,豐富旅游業態,提升游客體驗。
經過細致的市場調研和規劃,工作隊決定在拔桑二村投入援建資金160萬元,修建跑馬場。2025年4月,占地3萬余平方米的跑馬場建成并交付村集體經營。跑馬場的建設不僅為游客提供了更加豐富多樣的娛樂活動,還成為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村集體通過經營跑馬場,每年可獲得可觀的收入,也帶動了周邊餐飲、住宿等產業的發展,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此外,隨著跑馬場的投入使用,村民們的山貨也開始走俏了。
村民扎西桑珠采挖的蟲草,在家門口就售賣出去了。“以前要跑幾十公里,外出擺攤,現在游客直接來村里買,價格比以前還高了不少。”村民們表示,這個小項目給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讓他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來自廣東的游客王先生體驗之后興奮地說道:“戶外騎馬的感覺就是不一樣,在大自然中特別放松,置身草原花海的體驗感非常棒。”
項目建設帶來的改變不止于此,最近,拔桑二村69歲的多吉老人再就業。曾在康定文工團工作,擅長吹笛子、口琴,唱藏歌、跳藏舞的他,可謂多才多藝。星空下的篝火旁,他時而吹奏傳統藏笛,時而帶領游客跳起歡快的踢踏舞,講述著茶馬古道上的民族交融故事。“讓文化留住游客,讓旅游振興鄉村”,對口支援的成果正在凸顯。
2023年至2025年,都江堰市已落實對口支援資金2800余萬元。同時,充分發揮幫扶資金的撬動效應,以“筑巢引鳳 文旅興康”為著力點,搭建了“資金+項目”政銀企對接服務平臺。成功招引的希瑪鹿鹿藝術別院、麥朵的院子、漫渡山居等十余個民宿酒店項目已全面建成并投入運營,初步形成了“孵育”頭雁酒店民宿、“引領”文旅產業共同進步的發展氛圍,打造了一批信譽度高、口碑良好的優質特色優勢產業。
數字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故事:降措家新蓋的藏式樓房、央金存折上的數字、多吉的藏文化傳播……點點滴滴的變化,正是鄉村振興最生動的注腳。“現在村里年輕人都不愿外出打工了。”拔桑二村村支書丹曾澤洛說,“家門口就能致富,誰還愿意背井離鄉呢?”站在嶄新的游客中心前,他望著遠處成群的游客,臉上寫滿了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