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桂忠
“手被玻璃劃傷,卻要查前列腺?”這不是網絡段子,而是發生在江蘇宜興某三甲醫院的真實診療記錄。34歲的建筑工人王師傅在更換玻璃時不慎劃傷手掌,前往醫院就診時,竟收到一份包含前列腺、雙腎、肝膽胰脾等12項內臟檢查的彩超單,總費用高達2800元。更令人震驚的是,首次清創手術居然連玻璃渣都沒清理干凈,導致患者不得不承受二次手術的痛苦。這樣的醫療亂象,正在全國各地醫院不斷上演。
面對患者家屬的質疑,院方先是搬出“衛健委規定”搪塞,在被衛健委明確否認后,又改口稱是“醫生個人行為”。這種前后矛盾的回應,暴露出醫療系統內部根深蒂固的管理亂象。據國家醫保局2023年飛行檢查報告顯示,全國范圍內過度檢查占違規使用醫保基金的37%,其中某三甲醫院年過度檢查費用更是突破千萬元大關。湖北黃石某醫院抽查的500份病歷中,存在過度醫療的高達450份,比例觸目驚心。
當前醫療體系正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一方面,醫療服務定價嚴重偏離實際價值,一臺闌尾炎手術的勞務費僅相當于理發師剪三次頭發的收入;另一方面,某些醫院將醫生收入與檢查量、藥占比直接掛鉤,變相鼓勵“過度醫療”。在這樣的制度設計下,醫生的處方權異化為“創收工具”,患者的病歷本變成了“提款憑證”。據調查,某省級醫院放射科醫生每月開出的CT檢查中,有近三成屬于無明確指征的"創收檢查"。
要根治這一頑疾,必須實施系統性的改革方案。首要任務是重構醫療服務定價體系,讓醫生的技術勞動獲得合理回報。以北京某三甲醫院為例,在提高手術費、診療費后,過度檢查率下降了40%。其次要建立智能監管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識別異常檢查行為。浙江省試點醫療AI審核系統后,無指征檢查的預警準確率達到92%。最重要的是賦予患者知情權和選擇權,推行“檢查項目透明清單”制度。深圳市在10家醫院試點“檢查知情同意書”后,患者滿意度提升35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過度醫療的危害遠不止經濟層面。中國醫師協會的調查顯示,近60%的醫患糾紛源于對檢查治療必要性的爭議。更嚴重的是,這種亂象正在侵蝕社會對醫療系統的信任基礎。一位退休教師的話令人深思:“現在去醫院,小病要大查,沒病要體檢,我們老百姓都快成‘行走的ATM機’了。”
醫療改革的根本目標,是要讓醫生回歸"治病救人"的本職,讓患者重獲“明明白白就醫”的權利。這需要監管部門拿出刮骨療毒的勇氣,更需要全社會形成共識。當我們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手傷不需要查前列腺"時,才是醫療體系回歸正軌的開始。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以患者為中心”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每個醫務工作者的實際行動準則。畢竟,讓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才是醫改的終極目標。
☆作者簡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隊政治委員,海軍上校軍銜。現任大連市旅順口區委辦公室二級調研員。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易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