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所謂的
“養老投資”“養老消費”項目
實則是
精心設計的金融陷阱
最終導致老年人血本無歸
近日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對相關案件
進行梳理分析
揭秘養老領域兩類金融陷阱
(授權圖片)
“養老投資”陷阱
贈米送油背后的非法集資
以提供養老服務
投資養老項目名義
吸收資金的現象
在養老領域時有發生
6月27日,福建省防范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出,部分養老機構會以辦理貴賓卡、會員卡、預付卡等名義,向會員收取高額會員費、保證金或為會員卡充值,或承諾還本付息,或明顯超出機構供給能力,非法吸收公眾資金。還有些養老機構打著投資、加盟、入股養生基地、老年公寓等項目名義,承諾高額回報,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記者從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6月中旬召開的打擊非法集資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福建全省法院一審受理非法集資案件474件,審結460件,涉案金額共計165億余元,涉集資參與人共計8.3萬余人。會上,福建高院還公布多起非法集資典型案例,披露了老年群眾參與投資虛假養老服務項目而陷入非法集資泥沼的過程。
案例一:
2006年至2017年,鄭某仙利用其經營的竹木制品公司及老年活動中心,以投資養老公寓、入股養生基地等名義,向老年人非法集資。為吸引投資,鄭某仙采取贈送米面糧油、組織旅游、宴請等手段博取信任,并承諾月息1%至2.5%的高額回報。經查,其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向社會不特定人群吸收資金2048.8萬元,至案發仍有1087萬元未歸還。建陽區人民法院審理認為,鄭某仙未經國家批準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構成犯罪,一審判處其有期徒刑四年二個月,并處罰金10萬元。鄭某仙上訴后,南平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維持原判。
福建高院指出
此案是典型的“拆東墻補西墻”騙局。犯罪分子以高回報為誘餌,實際資金鏈斷裂后,不僅承諾的收益無法兌現,連本金也難以追回。
案例二:
王某欣于2022年2月起在三明、莆田、福州等地設立農業旅游公司,以開發林下經濟、老年旅游項目為幌子,虛假宣傳并承諾高額利息,向不特定公眾吸收資金。調查顯示,王某欣的公司并無實際經營,卻通過簽訂會員儲值合同,在莆田騙取66人合計257.93萬元,在福州騙取48人合計140.92萬元。為掩蓋資金來源,王某欣還通過取現、轉賬等方式轉移221.6萬元。最終,莆田市城廂區人民法院以集資詐騙罪、洗錢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十一年九個月,并處罰金。
福建高院表示
當前養老領域非法集資手段多樣,如農業旅游、林下經濟等新興概念易使老年人受騙。法院將持續打擊此類犯罪,同時提醒老年群體守護好自己的養老錢。
“養老消費”騙局
預購服務背后的資金黑洞
一些養老機構以銷售養老公寓
老年產品等名義
誘導老人預購養老產品和服務
福建省防范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出,部分養老機構以銷售虛構的養老公寓、養老山莊等名義,或者以返本銷售、售后返租、約定回購等方式銷售養老公寓、養老山莊,非法吸收公眾資金。還有些養老機構以銷售老年產品為名,實際上這些所謂的老年產品并不具有銷售商品的真實內容。更有甚者,不以銷售商品為主要目的,以免費旅游、贈送實物、養生講座等欺騙、誘導方式,采取商品回購、寄存代售、消費返利等方式吸收公眾資金。
案例:
福建高院近期公布的一起典型案例顯示:2004年,汪某祿經批準成立三明某養老院。2010年試營業后,他與陳某組建專業營銷團隊,推出預存養老費享高額補貼的理財方案,包括:預存2萬元可享9.5折優惠,年補貼1200元;預存10萬元可享七折優惠,年補貼9000元;承諾不入住可折算為年利息返還。該營銷團隊采取在公園、市場等老年人聚集地發放傳單,舉辦推介會邀請老年人聽課等多種手段招攬客戶。2010年4月至2016年9月,共有1542名老人上當受騙,涉案金額9350.62萬元。部分資金被用于支付營銷費用和前期投資者的利息及返還本金。2021年,汪某祿、陳某主動投案。最終,三明市三元區人民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二人有期徒刑,并繼續追繳違法所得。
風險提示
牢記“三看三思等一夜”
福建省防范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提醒
廣大老年群眾牢記
“天上不會掉餡餅
一夜暴富是陷阱”
做到“三看三思等一夜”
三看:首先看是否取得營業執照及金融監管部門的批準文書,理財產品是否在其批準的經營范圍內;二看宣傳內容,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擔保、無風險、高收益、穩賺不賠”等內容;三看經營模式,看項目的真實性、資金的投向去向、獲取利潤的方式等要素。
三思:首先思考是否真正了解該產品及市場行情;第二思考高額盈利是否符合市場規律;第三思考自身經濟實力是否具備抗風險能力。
等一夜:一定要防止頭腦發熱,先征求家人的意見,過一夜再決定。不要盲目相信,不要被高利誘惑盲目投資。
?參與非法集資遭受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廣大群眾要主動甄別,增強風險防范意識,謹記“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詐騙”。如發現涉嫌非法集資線索,請積極向福建省非法金融活動舉報平臺舉報,或向各地處置非法集資牽頭部門、公安機關舉報。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