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親手拆掉自己搭建了64年的“慈善舞臺”,世界終于看清了聚光燈下的真實布景。2025年7月1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一紙命令,正式宣告國際開發署(USAID)的終結。這個曾被視為美國“善意面孔”的機構,在冷戰后時代被判定為“低效”與“反作用”的象征,其殘余項目將被國務院吞并。
魯比奧的聲明冷酷而直接:“USAID的低效時代終結了。”他描繪的是一幅戰略轉向的藍圖——美國將用貿易、投資和“機遇”作為新武器,支持那些“能自助”的國家,核心目標直指對抗中國的全球影響力,并確保美國的戰略利益最大化。
但歷史的塵埃落定之前,總會掀起波瀾。前總統奧巴馬的批評聲如驚雷炸響:解散USAID是“巨大錯誤”,他痛惜這扇“軟實力窗口”的關閉。小布什也罕見打破沉默加入聲討陣營。兩任總統跨越黨派的罕見同框,讓這紙關閉令的重量陡然劇增。
USAID從來就不是純粹的慈善天使。1961年,肯尼迪在冷戰的鐵幕下將它鍛造出爐,其使命明確——對抗蘇聯的意識形態滲透,鞏固美國霸權。援助從來只是表象,政治滲透與戰略控制才是永恒底色。它更像一位精心偽裝的“民主魔術師”,在聚光燈下展示著繁榮與合作的幻象,卻在陰影中編織著符合美國利益的現實之網。
在烏克蘭,USAID的資金曾是顏色革命的無形推手;在埃及,“公民社會培育項目”巧妙引導政局走向;在拉美,援助項目常附加嚴苛經濟改革條款。所謂慈善外衣下,包裹的是赤裸裸的地緣政治野心。這種精心包裝的干預,最終在多地催生了反美情緒的毒果。
USAID的關閉絕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國霸權工具箱的一次深度更新。特朗普政府的審查報告將其定位為“非政府組織產業綜合體”——一個龐大臃腫、滋生依賴、甚至“加劇地區不穩定”的官僚怪獸。魯比奧所推崇的“貿易與投資”新范式,本質上是用經濟杠桿替代援助支票,更隱蔽也更高效地撬動全球格局。
國際關系學者尖銳指出:這不過是“干涉性外交”的變形記。過去是用“援助搞亂世界”,如今則轉向“用貿易和投資搞亂世界”。美國對全球南方國家的策略,正從“慈善家”向“精算師”轉變。慈善的幻象破滅后,留下的只有赤裸裸的利益算計。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的李海東教授精準點破本質:這深刻反映了美國實力的相對衰退。從慷慨撒錢轉向精打細算的“投資”,其戰略核心卻頑固延續——仍是大國競爭,尤其是遏制中國。所謂戰略轉型,不過是帝國在實力衰減時的成本控制術,其干預成性、不負責任的破壞性內核絲毫未變。
從USAID到“貿易投資新戰略”,美國對外干預的幽靈從未散去,只是換上了更考究的西裝。當魯比奧宣稱新模式“更符合美國利益”時,他無意中撕下了最后的面紗——利益,唯有利益,才是驅動這臺機器的永恒燃料。
歷史學家威廉·布魯姆在《流氓國家》中的警告此刻震耳欲聾:美國數十年來“摧毀民選政府、扶持殘酷獨裁者、訓練酷刑警察”的記錄,與USAID的“慈善”敘事長期并行不悖。如今,連這層面紗也嫌多余。
當USAID的幕布落下,世界舞臺的燈光驟然刺眼。美國對外戰略的本質從未改變——變化的只是戰術工具箱,不變的是對全球主導權的永恒追逐。所謂“慈善”的消逝,不過是將霸權邏輯暴露在更刺目的陽光下。
當魔術師主動撕下慈善面具的那一刻,臺下的觀眾才驚覺——這場宏大表演的名字,從來就叫“帝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