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施曉頡個展《彈古錄》在上海徐匯藝術館開幕。本次展覽著眼于中國古代的“人”和“故事”。施曉頡為竹林七賢等“揉捏”出了當代人的肖像,又往里頭添了些人間煙火,讓人讀來會心一笑。
施曉頡作品《羲之愛鵝》
談古?還是彈古?施曉劼解釋,這里的古代,并沒有刻意標注歷史朝代,只是對距離現(xiàn)代的一種泛指。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是古代敘事,但施曉頡在本次創(chuàng)作中打破了中國畫材質的限制,他的諸多畫面使用瓦楞紙板材料,這是他第一次大規(guī)模地使用這種“信手拈來”的繪畫材料,瓦楞紙板讓表達更加揮灑。
施曉頡作品《卿卿我我》
著名作家、編劇馬伯庸和施曉頡是合作多次的老友,緣起是施曉頡為馬伯庸的小說《太白金星有點煩》繪制了精美插畫,這部小說成為去年年度爆款。在馬伯庸看來,中國自古以來文與畫不分家,文藏畫意,畫寓文風,兩者互通津梁,殊途同歸。今年兩人再度聚首合作,聊到展覽的名稱和作品的創(chuàng)作緣起。馬伯庸為該展覽寫下序言。
藝術家施曉頡和作家馬伯庸
馬伯庸點贊《彈古錄》,說這個名字很有意思,其?,“彈”者,諧?“談”也,得?三好友,談古論今,?談闊論,堪為??最得意之景,此樂何極;其?,“彈”者,奏也,昔?馮驩彈其劍?歌不平,俞伯?彈其琴?覓知?,?丹?揮毫之藝,?何嘗不是?種彈奏?可?樂、畫之間藝理相通,若說彈畫繪曲,亦可成?;其三,“彈”者,糾也。??在世,不免有牢騷,有偏?,常替古?擔憂,每為故事上頭,哪怕坐井說天闊,哪怕怒指乾坤錯,也是性情流露,意?興發(fā),何須遮掩。《易緯乾鑿度》有云:“易有三名,易也,變易、不易。” 今?《彈古錄》中,可以談古,可以彈古,亦可以彈古,稍得?字多義之妙。
藝術家施曉頡在導覽中
藝術家施曉頡在導覽中
施曉頡現(xiàn)擔任上海青年美術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上海市美協(xié)插畫連環(huán)畫年畫藝委會主任。“我的創(chuàng)作離不開上海,離不開上海的摩登、先鋒和人間煙火。《彈古錄》不是談話的談,是彈鋼琴的彈,就是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撥弄古代的文人軼事。”施曉頡說。他想到古書中的竹林七賢,在歷史書中,他們都是吟詩、斗酒、撫琴的雅士,嵇康、阮籍、劉伶,包括還有三國時期因讓梨而名滿天下的孔融,其實各有無奈。所以,從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過去的時代,主線的故事之外,在施曉頡看來,這些先人未嘗沒有人到中年的壓力、生活的潦草,既要又要的行路之難,對窘狀生活的反復權衡。
主持人、藝術策展人曹啟泰到場觀摩
“如果畫筆只有一種顏色,那么這個顏色就是情感的流露,它是透明的。每一個人在天地之間有時候會感受到無力,因為人其實就是宇宙中的茫茫一點。腕下的取舍和濃重,自然會通過筆端流淌出來。藝術的普世價值是治愈人心,提供溫暖,照見出口。”施曉頡介紹。
展覽免費向公眾開放,將持續(xù)到7月6日。
原標題:《談古?彈古!施曉頡為文人先賢“揉捏”出當代肖像》
欄目編輯:江妍 圖片來源:?施曉頡
來源:作者:樂夢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