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黨中央深入開展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其中將整頓“違規吃喝”作為凈化政治生態的重要抓手,成效顯著。
然而,隨著個別地區出現政策執行“過左”的極端案例,少數人借機拋出“整頓導致餐飲業蕭條”的論調,試圖混淆視聽。
這種觀點不僅忽視了違規吃喝背后的腐敗本質,更無視了餐飲行業煥發的新生機——事實上,整頓違規吃喝不是餐飲業的“寒冬”,而是推動行業破除畸形依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契機。
那些聲稱“整頓導致蕭條”的觀點,本質上是在為依賴公款消費的畸形業態“招魂”?;仡欉^往,部分餐廳憑借“特殊優勢”或“特殊關系”,將公款消費作為營收支柱,形成“菜單按公款標準定制、發票按報銷需求開具”的潛規則。這種建立在公共資源浪費基礎上的虛假繁榮,本質上是權力尋租的衍生物,與正常市場規律背道而馳。
這類餐廳往往成為腐敗溫床。有的會所式餐廳設置暗格存放高檔煙酒;有的與單位人員勾結,將其他費用拆分到餐飲發票中;有的開展各類定制化送禮,助長了隱性腐敗。當整頓讓這些灰色交易失去生存土壤,個別依賴公款的餐廳關門倒閉,恰是市場去腐生肌的正?,F象,而非所謂“蕭條”。
整頓違規吃喝撕開了虛假繁榮的面紗,卻為真正有競爭力的餐飲企業打開了廣闊天地。當公款消費的“偽需求”退場,大眾市場的真實活力加速釋放。許多曾經依賴政務接待的餐廳積極轉型,將目光投向普通消費者,以優質菜品、良好服務、合理價格贏得口碑。從挖掘地方特色美食,到推出平價套餐;從提升就餐環境,到優化服務流程,餐飲企業在大眾市場中不斷探索新的增長點。
不可否認,個別地區在落實政策時出現了“一刀切”傾向,這種執行偏差需要及時糾正——整頓的對象是違規吃喝,而非正常的餐飲消費。此前,重慶榮昌區委書記自掏腰包宴請外地客人,人均消費50元的 “工作簡餐”,正是合規餐飲的典范。
政策執行中,必須劃清三條紅線:不吃公款、不搞利益勾連、不搞奢侈浪費。只要守住這三條底線,正常的商務宴請、家庭聚餐、朋友聚會不僅不受影響,反而會因社會風氣凈化而更加規范。
整頓違規吃喝正在推動一些餐廳底層邏輯的重構。過去依賴公款的餐廳,商業模式建立在“權力變現”基礎上;而轉型后的餐飲企業,必須將重心轉向消費者需求,從供應鏈管理到營銷模式都需全面革新。在供應鏈端,餐廳探索源頭直采,減少成本;在服務端,注重個性化體驗;在營銷端,借助互聯網平臺拓展渠道。這種全方位的轉型,使得餐飲行業在擺脫公款依賴后,構建起更具韌性的產業生態。
當曾經接待領導干部的會所改造成大眾茶館,當高端餐飲企業推出“半份菜”和“光盤獎勵”,我們看到的不是行業蕭條,而是餐飲行業在時代浪潮中煥發的新生機。整頓違規吃喝,拆除的是依附在公權力上的寄生藤蔓,培育的是扎根市場的參天大樹。
那些仍在為“吃公家”模式唱挽歌的論調,終將被行業轉型的蓬勃實踐徹底駁 ——一個擺脫腐敗陰影、回歸服務本質的餐飲業,正在迎來真正屬于自己的春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