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人真給咱上了一課。
2025年6月11日,埃爾多安在鏡頭前笑容可掬,宣布了一份看似尋常、實則意味深長的軍購協議:印尼拍板買下48架“可汗”五代戰機,總金額100億美元。技術轉讓寫進合同,首批交付鎖定2028年。看起來像是兩個“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交易,但細琢磨,卻像極了一次針對中國軍貿話語權的釜底抽薪。
就在6月5日,印尼國防部長還在和中方密會,探討采購殲-10C的可能性。不少網友樂觀表示:“殲-10C要走進印尼天際線啦!”結果沒幾天,風頭拐彎。從“接觸”到“投懷送抱”,印尼轉身太快,不少人直呼“意想不到”。
問題出在哪?從表面看,是五代機打敗了三代半。從里子看,是“賣飛機”輸了“賣夢想”。土耳其給印尼開出的,不止是一張軍機清單,更是一份國家技術躍升的幻想。48架五代機平均每架約2億美元,還打包轉讓技術,雖說“可汗”目前還停留在原型階段,但對印尼這種造不出戰斗機、修還得靠外援的國家來說,一旦牽上線,起碼能摸一摸未來的門檻。
對比之下,殲-10C雖然性能成熟、實戰經驗豐富,但屬于“你買我給你”,至多附送培訓、后勤保障,并不主動談轉讓核心技術。對印尼這類國家來說,買殲-10C是“當用戶”;而選“可汗”,則有可能變成“合伙人”。雖說夢想未必兌現,但做夢的權利,值點錢。
有網友評論得妙:“不是印尼選了最強的飛機,而是選了最能說會道的賣家。”這話不中聽,卻扎實在理。土耳其的套路,是“抱團自主化”的老路子。其“可汗”戰機從TFX項目起步,本就是為跳出西方技術壟斷,才靠著英美技術“東拼西湊”出來的模型。如今打著“穆斯林兄弟情”的旗號出海兜售,正中印尼下懷。
也別說印尼傻。他們知道“可汗”技術可能還不成熟,甚至有夸大成分。但一方面F-35等西方五代機對印尼不敞口子,另一方面中國暫時也沒打算出口殲-20。在這種“要么沒有、要么不給”的夾縫里,土耳其這條“中間路線”,就顯得別有吸引力。
這事對中國軍貿并非沉重打擊,但提醒意味十足。過去我們強調“裝備先進”、“實戰檢驗”,如今得承認,這年頭客戶要的不僅是鐵疙瘩,更是技術路徑、產業嫁接和未來可能性。不能光守著飛機賣,還得思考怎么把“制造體系”一起包裝出去。
印尼選了“可汗”,未必代表他們真的看不起殲-10C,而是他們太想抬頭挺胸地做一次“航空強國”的夢。這夢,是土耳其給的,也許虛幻,卻讓人上頭。殲-10C失約這一單,不丟臉。但下一次,是不是該換種法兒,琢磨一下,怎么才能讓客戶既買得值,也夢得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