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隨著暑期來臨,學生上網、獨處時間增加,電信網絡詐騙這一“隱形威脅”也悄然逼近未成年人。在海南海口,記者走訪了一些學校和家長,就暑期防范電信網絡詐騙進行了采訪。一起來看看。
近年來,人們的安全意識越來越強,不少家長會給孩子佩戴上一塊電話手表,通過它的定位功能,家長可以隨時查看孩子的實時位置,并隨時保持聯系。記者來到海口市龍岐小學、白沙門小學等學校,發現半數以上的小學生都擁有電話手表,有的學生會在放學后把手表從書包里拿出來佩戴上。不少學生表示,自己曾經接到過疑似詐騙電話或短信。
電詐頻發,家長們也表示擔憂。
就電話手表存在的風險隱患,不少學校建議家長提前調整電話手表的相關功能設置,加強對孩子使用電話手表的風險提醒和反詐意識培養。
海南海口:反詐知識進課堂 合力應變共防范
當電話手表從“通訊工具”變成詐騙分子的“新目標”,面對層出不窮的詐騙“陷阱”,校園的反詐教育也跟著升級。在海南海口,一些學校將防詐知識融入課堂,通過真實案例分享與情景模擬為學生筑牢反詐“防火墻”。
此外,面對AI換聲、深度偽造等新型詐騙手段,老師們還創新教學方法,建議學生與家長約定“暗號”或“常用詞”,通過特定提問驗證對方身份。
海南海口:學生具備“護卡”意識 關好電話手表“安全閥”
反詐是門必修課,從傳統電話詐騙到AI技術偽造,詐騙手段花樣翻新。為了記錄學生們遇到校園電詐時的真實反應,記者在孩子們不知情的情況下,進入校園模擬了借電話手表的場景,孩子們的防范意識怎么樣?一起去看看。
采訪過程中,記者模擬借電話手表的場景,現場進行了隨機測試。
這名小學生在記者撥打電話過程中,視線始終沒有離開自己的電話手表,在取回手表后,還特意查看了一下電話卡槽是否有被動過的痕跡。現場,還有一些小學生對記者借用電話手表的原因提出了質疑。
采訪中,學生們大多對于借出電話手表心存警惕。而學校也提醒,除了盜取電話卡實施詐騙外,一些不法分子還可能嘗試通過中小學生的電話手表彈出網頁彈窗,誘導學生下載相關App,并進行類似“刷單”的大金額轉賬。
學校提醒,如果孩子確有使用電話手表的需求,家長應設置電話手表每天最高消費支出金額,開啟電話手表賬單功能,手表端消費在手機端有提醒,并根據孩子的日常活動安排制定禁用時間;教導孩子正確使用電話手表,并做到定期檢查、刪除陌生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