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入口”防火墻,讓騙取公務員身份者無處遁形
文|清哲木
廳官蔡光輝,弄虛作假騙取公務員身份,引起網友的關注。
弄虛作假騙取公務員身份這件事,很有新聞亮點。它在于這些人如何弄虛作假騙取組織的信任?相關地方為什么長時間“蒙在鼓里”?
在2023年國家稅務總局青海省稅務局二級巡視員王凱被“雙開”,通報指其弄虛作假為其子謀取公務員身份。這說明騙取公務員身份不是一個地方的事,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現實也確實如此,有很多地方的公務員來源確實成迷,有的初中還沒有畢業,幾年后竟然也成為地方公務員,咄咄怪事,豈能用一個“騙”字可以解釋的?
蔡光輝,靠弄虛作假騙取公務員身份混到廳官位置,堂皇踏入體制內多年,這豈止是個人履歷的造假?這里面是否存在“知假用假”?此案如一道寒光,直射公務員錄用體系最深處的裂隙。它昭示著,某些“特殊通道”仍未被徹底封堵,陽光未及之處,暗流或仍涌動。
此般欺騙行為,其害何止于一人?第一害公平。當蔡光輝之輩以偽飾身份竊據高位,無數寒窗苦讀、奮力拼搏的赤誠青年卻被不公地拒于門外——這不僅是個人命運之扭曲,更是對社會公平基石的粗暴侵蝕。第二害廉潔。造假者往往需打通關節,編織網絡,其身后常隱藏著權力尋租的陰影,如“火箭提拔”等類似案例早已揭示,制度漏洞正是腐敗滋生的溫床。第三害公信。民眾對政府信任本如明鏡,一旦發現選人用人之門竟可被欺詐攻破,公信之鏡便頃刻蒙塵碎裂。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要徹底鏟除毒瘤,制度必須先行。當務之急,是建立全國性公務員錄用渠道的強制申報與核查機制。
哲木觀察認為,蔡光輝案昭示我們,靠弄虛作假騙取公務員身份絕非個案,全國應該徹查在編人員的公務員身份來源,如何進入公務員隊伍,提拔公示時應該重點加以標注說明!每一位在任及新晉公務員,其進入體制的初始路徑——無論國考省考、人才引進、軍轉安置抑或其他“特殊通道”——都須向組織部門坦誠申報。申報非終點,必須輔以“剛性核查”組織部門當以申報材料為起點,會同教育、檔案、原單位等多部門,交叉核驗學歷、履歷、程序全鏈條。最終“陽光公示”是防腐關鍵一環——除涉密外,公務員的“入口”信息應依法向社會公開,讓公眾監督成為制度運行的強大助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其無情的執行力。對于蔡光輝案,不僅要依法嚴懲當事人,更要倒查其“造假之路”上每一個失察、失職乃至同謀者。唯有讓“問責”的利劍高懸,方能震懾后來者。同時,必須推動《公務員法》等法規的持續完善,堵塞程序漏洞,使弄虛作假者無可乘之機。
蔡光輝案絕非孤例,它是一聲驚心動魄的警鐘。當務之急,是以刮骨療毒的決心,將公務員“入口”置于制度的強光下——讓每一次錄用渠道的申報、每一輪交叉信息的核查、每一次必要信息的公示,共同織就一張密不透風的防護網。唯此,才能從源頭確保“國之大者”隊伍的純潔可靠,讓公平正義之光照亮每一個有志為公者前行的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