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青州市積極探索“以產業養公益”模式,通過實體化運營、多元化產業,為公益事業發展賦能。
在青州世王鹿業產品展銷總店,各種深加工鹿產品琳瑯滿目。與普通商店不同,這里的利潤將用于公益事業。
市民徐美芳:“這個產品對青州人來說是挺稀有,挺特別的東西,買這個產品的時候,還能拿出一部分來做公益,還能幫助更多的人,感覺挺自豪,挺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為提升公益組織的自我“造血”能力,前期,聯眾公益服務中心志愿者自發出資建立梅花鹿養殖基地,整合形成集養殖、加工、銷售與于一體的產業鏈條,以企業利潤注入公益,形成產業與公益事業協同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
聯眾公益服務中心副會長張麗萍:“”從梅花鹿的養殖到產品加工,銷售一體化,每月結賬中扣除成本費用之外的盈利余款,全部納入到公益賬戶中,逐步將傳統的依賴公益捐贈轉向以產業養公益。
基地養殖步入正軌后,聯眾公益服務中心加強全產業鏈條布局,通過組織市民認養梅花鹿、深加工拓展鹿產品等方式,增加產業經濟效益,反哺公益事業發展,實現良性循環。
聯眾公益服務中心副會長張麗萍:“今后我們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開展社會認養,讓更多的社會資金注入到公益養殖項目,增設寵物觀賞區,給孩子們提供一個游玩觀賞的好去處,繼續對產品研發,提高產品應用的廣泛性 ,多措并舉增加公益資金收入,幫助到社會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近年來,青州市以“政策精準引導、資源高效整合、市場活力激發”為路徑,搭建“政府+社企+基金會”資源對接平臺,引導公益服務組織發展實體產業,形成企業+公益聯動機制,推動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公益新格局。早上六點,社區居民陸續走進王府街道馬驛山社區善糧惠民食堂,吃起熱乎乎的早餐。
該食堂由青城社會工作服務發展中心與王府街道馬驛山社區合作共建,青城社工志愿者負責食堂的餐品制作、日常管理等具體運營,通過分層定價與普惠服務相結合、“公益+市場”相融合,食堂采用1元老人早餐、8折新業態群體餐、普惠價居民營養餐及免費送餐服務的經營模式,產生的利潤將注入社區公益基金,用于幫扶孤寡老人、困境兒童等群體。目前,食堂日均服務居民500人次。
社區居民喬可全:“為老年人服務做的很到位,服務人員都很熱情,飯菜都很合老年人口味,價格很便宜,一元就能吃飽,來不了的午飯、晚飯還能上門服務。”
青城社會工作服務發展中心理事長王英會:“社區給我們提供場地,每個來吃飯的居民就是來獻一份愛心,他們吃飯的利潤,我們全部用于公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