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佳潼
7月4日,濰坊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十四五"以來濰坊市通過文化"兩創"、產業升級與節會品牌塑造,加速將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2024年全市接待國內游客9645.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938.79億元,較“十三五”末分別增長89.2%和84.4%。
堅持守正創新,文化旅游內涵深度拓展。推出“東坡行旅”文物主題濰坊游徑,開展鄭玄、劉墉及“十大狀元”研學游,建設陳介祺金石博物館,打造獨具濰坊特色的名人文化IP。活化利用文物資源,全市博物館達到88家、其中一級館增至3家,東鎮沂山新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濰坊象化石展”火爆出圈,青州博物館一度沖上抖音熱榜第1名,濰坊文物既“活”了,也“火”了。全域建設國家級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聯合國非遺項目增至3項、全省第1。
堅持多元融匯,文化旅游業態持續煥新。堅持以文興旅、以旅興城,大力推動文旅業態向“新”突破、融合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業態成為招牌產業,“齊魯天路”連續2年榮登“中國深受歡迎的十大自駕路線”,歌爾集團獲批文旅部首批技術創新中心,建成世界風箏公園,市場化舉辦國際風箏會暨風箏嘉年華,風箏研學獲評全國旅游創新項目,研學游人次、收入均增長30%以上,融匯創新成為濰坊文旅產業的“興盛密碼”。
堅持服務迭代,文化旅游供給更加優質。推動優質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務直達基層,深度沁潤百姓日常生活,建成超然書房88處、校園書苑34處,國家一級圖書館、文化館增至23家,辦好市民藝術夜校、銀齡老年大學,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持續擦亮“濰有書香”品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有滋味。堅持在優化供給中提振文旅消費,培育省級及以上文旅園區、街區等30余家,A級景區增至100家,舉辦新青年音樂節、歌爾馬拉松等文旅品牌活動,帶動綜合消費3.3億元,推出濰坊象、峱寶寶等爆款文創,打造鳳溪地萬物集夜市等夜間經濟新燃點,隨處可及的文旅消費新場景,讓城市浪漫煙火氣越來越濃。
下步,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將堅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更大合力、更優作風,加力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攻堅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聚力實施文旅消費擴容提振、文旅產業提質增效、公共服務效能提升等十項攻堅計劃,努力打造文化生態保護全國樣板、文旅深度融合全國示范,讓“風箏故鄉 山海濰坊”文旅品牌美名遠揚,將文旅產業真正打造成為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幸福產業,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更好濰坊作出文旅新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