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在濰坊青州市彌河國家濕地公園,不少市民正在親水平臺上納涼賞景,彌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一邊巡查,一邊為市民發放防溺水宣傳頁,宣傳防溺水知識。
天氣炎熱,池塘、湖泊、河流旁成為納涼避暑的好去處。為保障景區河岸安全,管理服務中心將轄區內所有水域劃分8個責任區,實行干部包保責任制,對沿線進行拉網式安全隱患檢查,做到有人巡、有人管、有人防。同時,采取“線上+線下”立體宣傳模式做好防溺水警示宣傳,線上定期推送防溺水警示案例、自救互救知識等內容,線下在重點區域懸掛宣傳橫幅10余條,設置固定宣傳欄20余處,重點水域設置預防未成年人溺水公示牌5處,2處電子顯示屏循環滾動播放宣傳標語、防溺水宣傳視頻。
“我們在景區內加大警示牌設置密度,在水位較高、坡度較陡的河岸沿線等重點區域新增、更換警示牌300余塊,警示市民注意安全。”彌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服務中心辦公室副主任劉國興說。他們還在河邊醒目位置補充更換救生衣、救生竿等應急設備12套,并對救生用具配置情況進行定期排查,一旦發生緊急情況,確保市民能看的見、用的上。
隨著氣溫不斷升高,溺水事故進入易發、多發期,為切實做好防溺水安全工作,青州不斷完善預防為主、源頭治理、屬地管理等防溺水工作體系和聯動機制,全力打好防溺水“組合拳”。
為筑牢學生防溺水安全線,青州各學校積極行動,多措并舉,扎實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系列活動,增強學生防溺水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東城學校推行“1530”機制,每天放學前1分鐘、周五放學前5分鐘、節假日放假前30分鐘集中開展安全教育,邀請專業人士對師生進行防溺水安全培訓,家校社聯合筑牢校園防溺水防線;北城學校積極創新宣教方式,將防溺水知識融入到課間互動游戲中,設計了“安全標志拼圖”“溺水風險大偵探”“救援情景模擬”“水上安全棋”等游戲環節,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防溺水知識;海岱小學組織師生走進范公亭公園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進景區”主題活動,邀請陽光應急救援中心救援隊員,通過知識科普、技能演練、情景互動等形式,為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安全課。
各鎮街區也多措并舉,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線。王墳鎮建立健全四個臺賬,即“水域管理臺賬、村級包靠臺賬、學校(幼兒園)包靠臺賬、重點群體臺賬”,確保防溺水工作底數清、情況明、可追溯。組織人員對危險水域進行全面排查,及時維修加固圍欄、警示牌等防護設施,在村莊出入口、學校周邊、河道堤岸等醒目位置懸掛宣傳橫幅。全面落實河長制,常態化開展水域安全巡查,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開展不間斷巡查,及時發現并制止戲水、游泳人員,全力筑牢防溺水“安全網”。
原載:大眾日報,7月3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