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志偉
日前,我國首批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重點培育名單發布,柳州螺螄粉、哈爾濱紅腸、西湖龍井茶等一批特產上榜。你家鄉的“土特產”上榜了嗎?你會推薦家鄉的什么“土特產”?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506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3.3%的受訪者期待越來越多“土特產”成為當地的重要名片。促進“土特產”產業發展,65.0%的受訪者希望建立嚴格的品控和溯源體系,保障安全衛生,59.8%的受訪者建議提升產品研發和深加工能力,延長產業鏈。
“土特產”如何吸引年輕人
2018年,85后謝芳萍回到家鄉蘇州市金庭鎮,帶領村民成立了蘇州常春藤農業專業合作社,主要經營枇杷種植與深加工。從售賣枇杷鮮果到開發枇杷露、枇杷蜜、枇杷花茶、枇杷果茶等新產品,謝芳萍將青種枇杷做出了新名堂。“之前一提到‘土特產’,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土’。但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顏控’了,所以在保證產品品質與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我們加強了包裝設計和產品營銷,同時將‘土特產’與本地文化相結合,著重體現太湖西山島的特色,讓前來旅游的游客在離開時,更愿意帶走島上的特產。”
近年,市場上的“土特產”有什么變化?調查顯示,53.0%的受訪者認為是營銷方式多元化,52.4%的受訪者覺得包裝設計年輕化、潮流化,48.7%的受訪者認為是產品種類與口味多元化,43.4%的受訪者感覺注重品牌化發展,39.2%的受訪者認為注重對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
“六堡茶是寶貝,不能讓它埋沒在深山里。”出于對六堡茶的感情,2007年,85后石濡菲返回家鄉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做六堡茶,如今她已經成為“六堡茶制作技藝”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六堡茶的名氣和市場認可度也越來越高。石濡菲回憶,剛開始推廣六堡茶時遇到了不少困難,她跑過許多展會、品鑒會,逢人就介紹這款茶的歷史和功效,但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卻連一兩茶都賣不出去。“當時物流也不方便,而六堡茶又很講究倉儲,在運輸的過程中,如果濕度溫度控制不好,就會影響茶的品質。”近幾年,由當地政府牽頭,將種茶、制茶、包裝銷售的企業聚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讓六堡茶走上了規范化、標準化生產之路。
為了抓住年輕的消費群體,石濡菲及其團隊開發了許多新產品,比如六堡茶蛋糕、點心、咖啡及各種新中式茶飲,在包裝設計、營銷方式上貼近年輕人的審美偏好,在各種消費場景中展示六堡茶。“我們很多員工就是00后、90后的年輕人,更懂年輕人的喜好,研發了冷泡熱泡都能喝到茶香的茶膏,推出了適合減脂減重和養生的茶品,將產品融入年輕人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之中,受到了年輕消費者的歡迎。”
調查中,也有38.1%的受訪者直言“土特產”品質分化明顯,還有受訪者指出存在原產地標識混亂問題(32.5%),價格波動加劇(22.8%),售后服務體系不完善(13.6%)等問題。
83.3%受訪者期待更多“土特產”成為當地的重要名片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95后楊靜正在為推廣家鄉的果蔬而努力。“大理的氣候、土壤等條件好,能種植出優質的果蔬產品。小時候,我就聽說過大理賓川縣的葡萄、柑橘,算是本地有名的‘土特產’。”楊靜說,“土特產”是裝在包裹里的鄉愁,如果家鄉的農產品很受消費者的歡迎,會讓她感到很自豪。楊靜覺得自己現在的工作更像是一位“選品官”,挖掘本地優質的農產品,通過拓展銷售渠道,將家鄉的特產介紹給更多人。“我希望以后別人吃到好吃的陽光玫瑰葡萄、沃柑,就會想到這是不是來自大理賓川,進而愿意認識和來到賓川,這是我奮斗的目標。”
調查顯示,83.3%的受訪者期待越來越多“土特產”成為當地的重要名片。
如何讓“土特產”成為當地名片,促進產業發展?調查顯示,65.0%的受訪者希望建立嚴格的品控和溯源體系,保障安全衛生,59.8%的受訪者建議提升產品研發和深加工能力,延長產業鏈,53.1%的受訪者建議加強電商運營和營銷,拓展銷售渠道。
其他還有:加強資金、技術等的政策扶持與引導(47.9%),完善鄉村物流冷鏈等基礎設施(44.3%),引進和培育管理、技術等專業人才(39.2%),加強品牌建設,打造特色產品(30.2%),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等情況(21.7%)。
助力鄉村“土特產”產業更高質量發展,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業經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玉斌建議,一要促進生產組織化,通過構建特色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揮農資供應和農產品流通網絡優勢,提升產業鏈服務能力,從產前、產中到產后為“土特產”生產經營提供支持。二是推動價值多元化,通過升級設施裝備,促進農產品就地初加工,提升附加值,同時加強品牌建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形成特色產業集群。三是打造產品品牌化。深入挖掘土特產背后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為產品賦予獨特文化底蘊,加強品牌標識和包裝設計,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此外,還可以依托當地土特產資源及其他各方面條件,打造農業+商貿+旅游”深度融合的全產業鏈條,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扶持措施方面,加快構建冷鏈物流省域網、區域網,暢通產銷對接渠道,助力土特產“出村進城”,同時開展針對性培訓,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本土人才隊伍,吸引更多大學生、外出務工人員等返鄉創業就業,為‘土特產’產業發展提供助力。”
“希望政府繼續加大對茶園的生態保護的投入,通過完善灌溉設施,推廣綠色種植,用更科學的方法管理茶園,促進六堡茶高質量發展。”在宣傳推廣方面,石濡菲期待帶領六堡茶走向國際市場,讓六堡茶——這一歷史上的”僑銷茶“——重新贏得外國人的喜愛。“梧州市是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之一,希望政府出臺支持政策,鼓勵年輕的茶人勇于開拓海外市場,讓六堡茶走出國門,也通過茶葉出口,讓外國友人看到中國鄉村的新風貌”。
此次調查的受訪者中,00后占10.6%,95后占21.8%,90后占38.7%,85后占16.2%,80后占10.6%,其他為2.1%。來自一線城市的占36.0%,二線城市的占37.5%,三四線城市的占21.9%,縣城或城鎮的占3.8%,農村的占0.8%。
#讀數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