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六盤山下的固原是寧夏的歷史名城,是古絲綢之路上的要沖之地,被譽為“塞上咽喉”。澎湃新聞獲悉,上海博物館新展“華彩六盤:寧夏固原文物精品展”下周將在上博東館對外展出,三百余件來自六盤山下的精美文物將為觀眾們呈現一部來自千年絲路重鎮的精彩華章。7月4日,作為寧夏固原博物館三件鎮館之寶之一的凸釘玻璃碗等罕見文物在上博開箱布展。
上海博物館“寧夏固原文化展“布展現場。 編輯 陸林漢(01:03)
固原是寧夏的歷史名城,自古以來就是中原通往塞北的必經之地,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沖要之地,被譽為“塞上咽喉”。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民族的聚集、融合,使固原形成了厚重、輝煌并且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展覽匯聚了來自寧夏固原姚河塬西周遺址、北周李賢墓、隋唐史氏家族墓等遺址的重要考古發現和精美出土文物,展現了古代固原地區多元文化交融的壯闊圖景。
現場 鎏金銀壺 寧夏固原博物館藏
現場,動物紋飾件
充滿異域風情的玻璃器皿,金光熠熠的黃金飾品、富有創造力的動物紋飾件、斑駁而透著古樸氣息的壁畫……步入展廳,可見來自寧夏固原博物館鎮館之寶——鎏金銀壺已陳列于中心展柜,靜候觀眾的到來。這件薩珊風格的鎏金銀壺,由中亞工匠制作而成,承載著希臘故事,裝飾著波斯紋樣,又通過絲路貿易傳入固原地區,串聯起了希臘文明、波斯文明和中華文明。精美的造型和異域風也使其成為一件有著極高“曝光率”的文物。
現場 凸釘玻璃碗 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 1983年寧夏固原縣南郊鄉深溝村李賢夫婦合葬墓出土 寧夏固原博物館藏
7月4日開箱布展的第一件文物是凸釘玻璃碗。該件玻璃碗器身呈碧綠色,器皿外壁裝飾有圓形凸起的凹球面,輕盈剔透,十分別致可愛。作為寧夏固原博物館藏三件鎮館之寶之一,這件器物1983年于寧夏固原縣南郊鄉深溝村李賢夫婦合葬墓出土。據上海博物館青銅器研究部館員李文平介紹,這是一件中國境內發現的薩珊玻璃器中的珍品,反映了北周時期絲綢之路上頻繁的中西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
狩獵圖金方奇 布展現場
另一件開箱文物是寧夏吳忠市鹽池縣博物館藏狩獵圖金方奇。對于何為“金方奇”,觀眾可能會覺得陌生。上博專家解釋稱,“方奇”,在文獻中意為各地出產的珍奇物品。這件狩獵圖金方奇一面鏤刻細節豐富的狩獵圖像和蔓草紋花邊框,另一面刻82字隸書銘文,銘文中自名為“方奇”。
現場 狩獵圖金方奇
這件器物長18厘米,寬14厘米,厚1厘米,沉甸甸的質感由黃金雕刻,置于展柜中發出耀目的金色光芒。狩獵圖刻畫細致精美,身披甲胄、挽弓跪射的勇士和姿態各異的猛獸栩栩如生。
狩獵圖金方奇 隋(公元581年—618年) 2006年寧夏鹽池縣青山鄉古峰莊出土 寧夏吳忠市鹽池縣博物館藏
“固原出土的這件金方奇文物很好地體現出了固原作為中原文化、草原文化和西方域外文化融匯之地,多元文化和諧共生、美美與共的繁榮盛景。”負責現場布展的上海博物館青銅器研究部館員李惠平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