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第五代戰斗機的身上所運用的大量先進技術,得以被下放到第四代戰斗機這里來用,從而讓后者的綜合性能和作戰效能來到四代半戰機的水平那般。六代機身上的諸多“黑科技”,同樣可轉化并運用到五代機這里。被各界廣泛視為第六代戰斗機時代的一大技術特點,即有人駕駛戰機與無人僚機的協同作戰,就是其中之一。
YFQ-42A無人戰斗機原型機
據美國防務媒體“戰區”報道,美國空軍第六代戰斗機F-47項目中的子項目,即名為CCA的無人僚機項目有了新的進展。按照計劃,CCA并不會首先與F-47實現協同,而是要在五代機這里通過協同測試和運用。令人略感意外的地方在于,首個與CCA實現搭配的美制五代機機型,并不是最為新銳的F-35,而是于2005年服役、曾被美國空軍提出退役要求的F-22。
YFQ-44A無人戰斗機原型機
我們知道,截至目前,CCA項目已誕生出兩款無人戰斗機原型機,即YFQ-42A和YFQ-44A,它們將通過各項測試科目來競爭美國空軍制式無人僚機訂單。從沒有選擇F-35,而是將F-22定為首款與無人僚機進行協同的機型來想,恐說明美國空軍對這套“有人駕駛戰機+無人僚機”的空戰體系,有著較高的飛行性能要求。畢竟,在最大飛行速度、超音速巡航能力和爬升率等方面,F-22都顯著強于被嘲諷為“肥電”的F-35,故而美軍或優先追求該體系的制空作戰效能,而非對面打擊能力。
殲-20S是殲-20系列中的雙座型號
不過,一個問題在于,與中國選擇在單座型五代機殲-20的基礎上,發展出可搭載兩名飛行員的雙座型殲-20S不同,F-22并無雙座型號。也就是說,僅有的1名飛行員既要在作戰過程中對自己所面臨的戰況實時做出反應和決策,同時也要指揮無人僚機作戰,這種負擔會不會有點太大了呢?
F-22戰斗機飛行員準備登機
不僅如此,每增加1架無人僚機,F-22戰斗機飛行員所需要付出的精力代價就越大。在現代空戰AI的智能化程度,還遠未達到可完全脫離人來指揮的情況下,讓單座型戰斗機飛行員“既開自己,又開僚機”這件事,怎么想都有點不太靠譜。不得不吐槽一句,那幫飛F-22隱身戰機的飛行員,都是一群什么“美利堅超人”啊……
F-22只有單座型號
當然了,我們倒是也不能將這件事完全歸咎于美軍高層。畢竟,自2011年停產以來,F-22隱身戰機生產線已經封存了十余年之久,這使得該機完全沒有發展出任何大改型號,根本做不到如中國殲-20這般,從容地發展出雙座型的殲-20S。這樣想來,倘若中美兩國的空戰AI技術水平基本處于伯仲之間,那因有2名飛行員而可更好地實現分工合作的殲-20S,恐將在指揮無人僚機方面顯得更加輕松且得心應手。而F-22戰斗機的飛行員,則可能在局勢瞬息萬變的高速空戰過程中,陷入手忙腳亂的地步,前者的勝率無疑更高一些。
此前國內展出的殲-20S模型
想象一下,還是以中美各自的空戰AI技術水平相當為前提。在不超出個人操作、決策和處理能力極限的情況下,殲-20S所能同時指揮的無人僚機數量,將有很大概率超過F-22在這方面的能力。而在雙方指揮的無人僚機數量相同的情況下,殲-20S的后座飛行員將有望具備對無人僚機更加精細的指揮,從而擁有更加豐富戰術戰法選擇。還是那句話,在只有1名飛行員的情況下,其很難同時做到“又把自己開好,又把無人僚機開好”,“美利堅超人”可不是那么好當的。
殲-20與無人僚機同框預想圖
接下來就讓我們耐心地等一等,看看F-22和YFQ-42A或YFQ-44A的協同作戰效果如何吧。反正對于F-22戰斗機飛行員,我們不妨問上一句:“哥們,你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