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齊梁陳四朝,上承東晉下啟隋朝,并與北方胡人建立的五個政權對峙,從公元420年,東晉權臣劉裕逼迫晉恭帝司馬德文禪位,劉宋建立,南朝開始,而后經蕭齊、蕭梁、南陳三朝相繼開國,到589年,隋滅南陳,陳后主被俘,天下一統,共經歷四朝二十四帝,一百六十九年。
這二十四帝當中除去四位開國皇帝之外,最有能力,最有才干又最幸運,但最后卻不幸被兒子所弒殺的皇帝就是劉宋王朝第三位皇帝——劉義隆。
劉義隆,小字車兒,劉宋第三位皇帝、他是宋武帝劉裕第三子,母為文章太后胡道安。劉裕篡位登基后,被冊為宜都王。劉裕駕崩后,17歲的宋少帝劉義符即位,劉裕遺詔由尚書令傅亮,與司空徐羨之、領軍將軍謝晦,護軍將軍檀道濟四人共同輔政,但不想劉義符與四位輔政大臣鬧翻了,結果就是在景平二年,正好是劉裕駕崩兩年,徐羨之與檀道濟帶兵闖入皇宮,收繳劉義符印璽,以太后的名義廢其為營陽王 。不久被殺,時年僅19歲,接著四大輔政大臣一致決定立劉裕三子劉義隆為帝,而事前劉義隆對此一無所知,可見他有多幸運。也不得不說的是,四大輔政大臣眼光不錯。
按常理說本應當立他二哥廬陵王劉義真為帝,但由于四大輔政大臣覺得劉義真性格放縱,難以駕馭,再加上徐羨之也不想立劉義真,便以劉義真與少帝關系不好的罪名將劉義真廢為庶人后殺害。就這樣,原本無緣大統的第三子劉義隆,竟十分意外地獲得了至尊之位。這“運氣”來得實在是太“爆棚”了。但徐羨之顯然走了眼,劉義隆顯然是梟雄之主。
徐羨之如此狂妄,擅殺皇子,難免留下跋扈之名以及留下不臣之心的感覺,弒君殺主之名實在不是啥好事,廢皇帝倒也罷了,殺與不少殺交給新皇帝。也給自己留有一定余地。等徐羨之反應過來的時候,劉裕的兩個兒子都被殺了。當傅亮奉命前往江陵迎劉義隆往建康為帝的時候,當時的情況頗有當年呂后被殺,周勃派人迎接漢文帝劉恒的感覺。劉義隆經過與親信一番商議,果斷東行,前往建康。登基為帝。
劉義隆登基為帝的時候年僅17歲,少年老成胸有大志。看見來迎接自己的輔政大臣傅亮,見到傅亮以后,痛哭不止。隨后仔細詢問兩個哥哥的死因。傅亮一時汗流浹背,口不能言。劉義隆也不在乎。不讓建康的士兵隨身護衛。劉義隆讓自己親信軍隊護送自己進入建康,在群臣擁立下登基為帝。史稱宋文帝,改元元嘉。
四位輔政大臣這次眼光不錯,劉義隆果敢剛毅,實屬有為之君,一代英主。繼位之初,與四位輔政大臣虛與委蛇,加封徐羨之,為司徒,加封王弘為司空。謝晦為武衛將軍,檀道濟為征北將軍。但徐羨之,傅亮上表撤政,讓劉義隆親政,劉義隆斷然拒絕,二人連續上表三次,文帝才答應。
但轉過年,劉義隆下詔嚴旨斥責徐羨之,傅亮,謝晦的罪責,命人立即索拿,徐羨之自從把皇帝的兩個哥哥殺了以后,大概就知道有這一天,得知消息以后,立即上吊自殺。傅亮在家中等死,文帝派人暗中和傅亮說,當日你迎接我入建康為帝,你的家人可保無恙。于是,傅亮自殺,家人被流放于外地。
然后,劉義隆讓檀道濟帶兵討伐荊州刺史謝晦,當初徐羨之讓謝晦為荊州刺史,謝晦對于自己能離開建康高興不已,暗中對朋友表示,作為輔政大臣殺了皇帝的兩個哥哥,留在建康是很危險的,我現在遠離是非之地,難道不值得高興嗎?謝晦本以為在荊州做坐鎮,以為可以避禍。
但他一聽說,是檀道濟領兵討伐自己,自知不是檀道濟對手,因為要講打仗,檀道濟要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可即便如此,謝晦也不能坐以待斃,帶兵兩萬抵御檀道濟,兩軍一交戰,謝晦大敗,就帶著7個人逃跑,半路被追上送往建康被殺。由此可以看出,二十出頭的武帝已經具備非常人的魄力,大膽啟用檀道濟西征謝晦,也足見劉義隆的已經能夠駕馭朝局。把幾個位輔政大臣收拾以后,劉義隆才算是真正統治這個國家。
劉義隆固然因為元嘉草草被笑話了一千多年,但別忘了他治下這幾十年是宋齊梁陳四朝老百姓,這一時期僅有的好日子,劉義隆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有突出表現。在政治上,他整頓吏治,抑制豪強,積極納賢,平衡朝局,穩定政權;在經濟上,他清理戶籍,推行“均田制”,減輕賦稅,鼓勵農桑。派遣大使巡行郡縣,看看長吏們是否稱職,鰥寡老幼者,郡縣要好好照顧。
一個皇帝的統治,從客觀層面上來看,無非就是文治武功兩方面。那么這個評價的話,可以很簡單的評價為治國可以,軍事拉胯的皇帝。但是還有另一個層面,需要結合他所處的環境去看,其實劉義隆和漢文帝劉恒是很相似的。正統的皇帝被輔臣們拉了下來,自己作為開國皇帝最年長的兒子,被輔臣們扶立起來。
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劉義隆還留著檀道濟,因為他也明白此時劉宋北方防線不穩,無論是守土還是日后開疆,他都需要檀道濟,只不過檀道濟此人他并不信任,也確實不值得他信任,所以檀道濟每次所能領的兵力有限,職權也有很多限制。最終在劉義隆病重時,擔心景平年間的悲劇重現,劉義隆才將檀道濟處死,從這一點上來說,檀道濟也算是多茍活了10年。
劉義隆的北伐確實確實拉胯,先后發動三次北伐,均以慘敗而告終,原因是北府軍這種強力地方軍在元嘉年間已經不在,每次出兵勢必要調遣中軍作為主力,中軍雖然裝備精良,但缺乏實戰經驗。而地方軍主要是征發庶民擔任,戰斗力較差。再就是劉義隆沒有軍事才能,卻總喜歡瞎指揮。由于他總是“每命將出師,常授以成律,交戰日時,亦待中詔,是以將帥趑趄,莫敢自決”。
之所以如此嗎,就是因為劉義隆害怕兵權旁落,所以對軍隊控制欲極強,北伐時喜歡遙控指揮,導致將領們無法隨機應變。再就是劉義隆在戰略規劃上缺乏遠見也缺乏實地了解,這導致北伐倉促又草率。最關鍵一點是將戰功赫赫的檀道濟滿門抄斬。最后,連他的親弟弟劉義康也不放過,大失人心。結果導致“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二是“將非其人”:反而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讓國家元氣大傷,百姓生活困苦,加速了劉宋王朝的衰落。
劉義隆能夠收回大權,政治水平是可以的!但幾位輔政大臣真不該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謝誨,徐羨之等應該是沒有私心的!有私心就不會廢少帝了!劉義隆殺弟開啟了劉宋皇室相殘的序幕,罪責難辭其咎!最后被親兒子捅了,真的挺悲哀的!
劉義隆的太子叫劉劭,劉劭與弟弟劉浚關系很好,二人天天與巫婆在一起,詛咒老爹快死,讓劉劭早點登基,劉義隆知道以后,氣憤異常,暗中與尚書仆射徐湛之商議廢除太子,處死劉浚。但商議許久也決定不下來。結果事情被劉浚養母潘妃無意中聽到,潘妃由于沒有孩子,很喜愛養子劉浚,立即偷偷告訴劉浚,劉浚又立即告訴太子劉劭,劉劭立即帶領心腹衛隊闖入皇宮,把自己的父親當場殺掉。劉劭弄到最后居然弒父篡位,使自己的大義名分徹底喪失,眾叛親離而敗亡,還背負上了"元兇"的千古罵名。
劉劭尤其過分的是把給自己通風報信的潘妃也給殺了。隨后假傳遺詔。自己受命繼位。但宗室,朝臣具備不承認,劉劭大怒,斬殺長沙王劉瑾等宗室,文帝三子武陵王劉起兵造反。各地紛紛響應,至此以后,劉宋王朝進入昏君時代。離亡國之期已經不遠了。
劉義隆被殺時年僅47歲,在位30年。總體評價,劉義隆可以算南朝最優秀的二代皇帝,他的文治非常不錯,權術智謀也非常頂級,但是軍事才能一點沒有,北伐慘敗,損失慘重,功過相抵,毀譽參半。劉義隆有點生不逢時,歷史讓他處于一個戰爭的年代,又遇上蒸蒸日上的北魏,和偉大的軍事家拓跋燾,因此讓他的軍事短板一覽無遺。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