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不是用來歌頌的,而是用來感受和告別的:重讀蕭紅《呼蘭河傳》,給每一個“被束縛”的你
“她寫盡了女性的悲劇,卻從未販賣苦難。我從中看到了束縛,也看到了掙脫的微光。”
那些不被看見的“呼蘭河”:你的委屈,你的掙扎,我都懂
深夜,當孩子熟睡,家務瑣事也暫告一段落,我常常會窩在沙發里,偷偷翻開一本老書,就像赴一場與舊友的約會。最近,我又重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
初讀此書時,我便被那看似平淡,實則暗流涌動的文字深深吸引。它不像高聲吶喊的戰歌,更像一聲悠長的嘆息,輕柔卻又沉重地落在心頭。書里沒有跌宕起伏的英雄史詩,只有東北小城呼蘭河畔一群普通人的日常。可正是這份日常,讓我這個常年奔波于職場與家庭之間的“多面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共鳴。
你是否也曾像我一樣,在日復一日的瑣碎中,感到某種無形的束縛?也許是職場中,那些難以打破的“天花板”;也許是家庭里,那些根深蒂固的“應該”和“必須”;又或許,是內心深處,那個總想掙脫卻又遲遲不敢邁出的自我。
《呼蘭河傳》里那些被命運裹挾的女性,無論是早夭的童養媳,還是在大染缸里掙扎的“團圓媳婦”,她們的故事,何嘗不是我們內心深處某種焦慮與掙扎的投射?作者蕭紅,用她那雙洞悉世事的眼睛,不僅僅描繪了一個小鎮,更是描繪了人性的困境,尤其是女性在傳統束縛下的壓抑與掙扎。
閱微相信,很多姐妹都有過類似的體會:明明很努力了,卻好像總被什么東西牽絆著。這本書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習以為常卻又深受其困的“不自由”。
冰冷世界的“暖色調”:那些壓在女性身上的無形枷鎖
《呼蘭河傳》通過一系列看似散漫的日常片段,構建了一個充滿傳統習俗和人情冷漠的世界。在閱微看來,最讓人心疼的,莫過于書中對女性命運的刻畫。
被吞噬的“童年”:小團圓媳婦的悲劇
書中對小團圓媳婦的描寫,無疑是全書最令人心碎的章節之一。一個十二三歲的活潑女孩,因為迷信和無知,被所謂的“跳大神”折磨致死。
“團圓媳婦在婆家沒有一點溫暖,沒有人對她好,像她一樣年紀的姑娘還在家里跟爹媽撒嬌,而她卻在被折磨。她的死,就像草芥一樣不值錢。”
讀到這里,閱微我不禁心頭一緊。小團圓媳婦的悲劇,不僅僅是個體的悲劇,更是那個時代,女性生命被隨意踐踏的縮影。她的死,是傳統愚昧對個體生命最殘忍的吞噬。她沒有名字,只有身份——“團圓媳婦”,這本身就是一種被物化的悲哀。她的身體不再屬于自己,她的痛苦無人理解,她的生命如風中殘燭,無人問津。這讓閱微我聯想到,在現代社會,我們身邊是否也有一些女性,雖然身處“文明”社會,卻依然在“隱形”的偏見和不理解中掙扎?她們的才華、夢想、個性,是否也曾因為“你應該是個好妻子”、“你應該是個好媽媽”、“你應該溫柔體貼”等等標簽,而被一點點消磨殆盡?
“無聊”的圍觀:人性的麻木與冷漠
《呼蘭河傳》中,小團圓媳婦被折磨時,周圍的人們非但沒有施以援手,反而津津樂道地圍觀。這種人性的麻木與冷漠,讓閱微我感到陣陣寒意。
“東家扭過臉去,不說話;西家伸長了脖子看熱鬧。他們只覺得這是好玩的事,這與他們不相干。”
這何嘗不是我們社會的一種投射?當我們在網絡上看到負面新聞,聽到不公之事,有多少人選擇了冷漠旁觀?有多少人選擇了一鍵轉發,然后迅速遺忘?這種“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看似無害,卻在無形中助長了不公,也讓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更加絕望。閱微想說,苦難不是用來消費的,更不是用來娛樂的。我們的每一次“圍觀”,都在加固著人與人之間的那堵“無形之墻”。
束縛與自我消解:女性在“牢籠”中的生存智慧與無奈
書中對祖父的“大院”生活,也有著細膩的描繪。那些沒有名字的“老廚子”、“磨倌”,以及作為“我”童年世界重要角色的女仆,她們的生活也充滿了規矩和不易。女性的命運,似乎總逃不過婚姻與生育的宿命。
即便是在“我”這個大家族中,女性長輩們也鮮少有自己的聲音,她們的生活圍繞著家庭、孩子、祖宗規矩展開。她們的一生,都在這種無形的規訓中度過。這讓我思考,我們這一代的女性,雖然有了更多的選擇權,但內心深處,是否依然會受到一些傳統觀念的捆綁?比如“女性必須在婚戀中獲得安全感”、“全職媽媽就等于放棄自我”等等。這些看似“常識”的認知,也許就是我們自己給自己建造的“呼蘭河”小鎮。
閱微的思考:告別“呼蘭河”,點亮女性“心燈”
蕭紅的筆觸是冷靜的,甚至帶著一絲孩童的視角,記錄著這一切。她沒有憤怒的控訴,也沒有激烈的批判,但字里行間那種壓抑和沉重,卻比任何吶喊都更具穿透力。這正是《呼蘭河傳》最讓閱微拍案叫絕的地方。
這本書帶給閱微最大的觸動是:苦難不是用來歌頌的,而是用來感受和告別的。
我們不再需要像書中的女性那樣,默默承受一切。我們有能力去認識那些無形的“枷鎖”,并有勇氣去掙脫。
1. 識別并打破“無形邊界”:你的困境,可以被看見
在職場中,你是否也曾遭遇過性別偏見或隱形歧視?在家庭里,你是否覺得自己的付出被理所當然?閱讀《呼蘭河傳》,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很多我們以為的“天經地義”,其實都可能是時代的局限和觀念的束縛。
【金句閃光】“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這提醒我們,要學會識別那些束縛我們的“無形邊界”,勇敢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邊界。不必事事隱忍,不必委屈求全。
2. 培養內心的力量:成為自己的“解讀者”
書中的女性,大多缺乏自我意識,她們的悲劇源于時代的局限,也源于她們自身缺乏反抗的能力。但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學習、去成長。
如何應對職場PUA?如何平衡工作與育兒的沖突?如何拒絕無效社交?這些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但《呼蘭河傳》給我的啟發是:我們首先要成為自己生活的“解讀者”。去理解自己的情緒,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去找到屬于自己的解決方案。
閱微我覺得,當你開始思考“我為什么不開心”、“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時,就已經邁出了告別“呼蘭河”的第一步。
3. 拒絕麻木,保持“人情”的溫度
小團圓媳婦的悲劇,旁觀者的麻木是助推劑。在快速發展的社會,我們更容易被信息洪流裹挾,變得越來越冷漠。但閱微想說,保持一份對他人的關懷,一份對不公的敏感,是我們作為“人”最寶貴的品質。
【值得收藏】“愿我們都能成為那個在冷漠世界里,愿意伸出援手,點亮微光的人。”
無論是對身邊朋友的困境,還是對社會上的不公,我們的一句理解、一份支持,都可能成為他人走出“呼蘭河”的希望。
給每一個正在努力的你:愿你擁有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呼蘭河傳》是文學經典,更是一部充滿啟示錄意味的作品。它讓我們看到過去的悲劇,也照亮了我們當下的處境。它教會我,真正的力量,不是去對抗整個世界,而是從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療愈自我開始。
親愛的姐妹們,愿我們都能從書中的悲劇里,汲取前行的力量。愿我們都能擁有溫柔而堅定的內心,去面對生活的挑戰,去擁抱真實的自己。
讀完這本書,哪個觀點最讓你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你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的體驗或感悟嗎?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聊聊你的故事,閱微在這里等你!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和這本書對你有啟發,不妨也分享給你身邊可能需要它的朋友/姐妹吧,讓我們一起在閱讀中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呼蘭河傳 #蕭紅 #女性成長 #職場女性 #寶媽 #治愈系 #閱讀感悟 #擺脫焦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