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的局勢仍在不斷變化,俄羅斯在烏克蘭東北部的蘇梅地區穩步推進,烏克蘭僅剩少數邊境據點握在手中。
眼看烏克蘭困境加劇,美國還暫停了防空導彈等武器的供應,但俄羅斯也不太平,俄海軍副司令米哈伊爾·古德科夫少將不幸身亡,另有多名軍官喪生。
關鍵時刻,金正恩再派3萬朝鮮軍隊入俄參戰,這是要動真格了嗎?
俄羅斯海軍副司令陣亡
古德科夫是近期獲普京提拔的高級將領,其陣亡對俄軍士氣造成顯著沖擊。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烏克蘭此次使用美制“海馬斯”火箭彈,精準命中目標,除了古德科夫遇難之外,另一位軍官納里曼·希哈利耶夫一同遇襲陣亡。
不僅如此,稍早前曾有消息稱,其他10名軍人也在烏克蘭對庫爾斯克地區科雷涅沃指揮所的襲擊中喪生。
由此可見庫爾斯克的重要戰略地位,它是俄羅斯向烏克蘭腹地推進的跳板,也是保障后勤補給線的關鍵節點,一旦失守,俄軍前線部隊將面臨腹背受敵的風險。
而烏克蘭在撤離該地區時埋設了大量地雷,進一步加劇了當地的安全挑戰,襲擊事件暴露了俄羅斯在后方防御上的不足,且烏克蘭仍能通過情報和精準打擊對俄軍構成威脅。
這起事件促使外界重新審視俄烏沖突的復雜性,俄羅斯的推進并非毫無阻礙,面對庫爾斯克的動蕩局勢,朝鮮在這時對俄羅斯做出了進一步支持。
朝鮮派兵?
據烏克蘭情報部門消息,朝鮮計劃向俄羅斯增派約3萬名士兵,預計在未來數月內抵達。
此前,6月17日,紹伊古訪問朝鮮期間,便表示朝鮮將向俄羅斯派遣6000名軍事人員前往庫爾斯克州,協助排雷和重建工作。
由于烏克蘭留下的地雷對當地居民和俄軍行動構成嚴重威脅,排雷任務風險高且耗時,因此俄羅斯急需外部支援。
然而,朝鮮援軍規模從最初的6000人驟增至3萬,任務范圍也從后勤支持擴展到可能參與前線作戰,顯示出俄朝軍事合作的顯著升級。
這也符合雙方 2024 年簽署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里的第四條規定,當一方遭受武裝入侵時,另一方需立即提供軍事援助。
對于朝鮮來說,要持續大量增派兵去他國戰斗,屬實是一場“豪賭”,烏克蘭情報顯示,這批新增部隊可能不僅在俄羅斯本土活動,還有可能進入俄占烏克蘭領土,參與大規模軍事行動。
況且朝鮮士兵以紀律嚴明和作戰頑強著稱,俄軍教官對其評價頗高,認為他們在無人機作戰等現代戰場環境中適應迅速。
朝鮮援軍的到來緩解了俄軍在兵力上的壓力,尤其是在波克羅夫斯克等戰略重鎮的攻勢中,提供了重要支持。
俄羅斯通過整合朝鮮部隊,不僅彌補了自身兵力不足,還為更廣泛的軍事行動提供了可能性,不過目前關于外媒報道的俄朝兩國派兵的事情,雙方還沒有表明態度。
但如果上述消息可靠的話,那么絕對是又是一重大節點。
美國暫停軍援
就在俄羅斯加緊整合朝鮮援軍之際,美國五角大樓于7月1日宣布暫停對烏克蘭的部分軍援。
此次暫停涉及“愛國者 - 3”防空導彈、“海馬斯”火箭炮彈藥、155毫米炮彈等關鍵裝備,直接影響烏軍的防空和火力支援能力。
這一決定猶如投入俄烏沖突的深水炸彈,不僅讓烏克蘭首都基輔陷入焦慮,更引發北約內部戰略震蕩。
而美國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彈藥庫存告急,根據美國報告顯示,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了價值超過670億美元的武器。
其中僅155毫米炮彈就消耗了300萬枚,特朗普本人并不否認軍援可能帶來的戰略收益,但他更清楚,美軍自己也需要。
何況同時卷入巴以沖突、紅海危機等多線戰事,美軍庫存的精確制導彈藥和防空武器已降至危險水平。
因此關于“誰為歐洲買單”這筆賬,特朗普向來算得清,而且美國現今的國防工業產能嚴重不足。
以 155 毫米炮彈為例,美國目前每月產量約 1.4 萬枚,而烏克蘭每月需求超過 50 萬枚,即便全速擴產,到 2026 年也只能達到每月 10 萬枚的產能,和俄羅斯是不能比的。
但就算美國供應及時,烏克蘭的戰況并不景氣,這種現實迫使美國不得不重新評估戰略優先級,并且優先保障自身戰備需求。
烏克蘭危機
美國的行為對烏克蘭來說,影響很大,他們原計劃在2025年夏季利用美國新增的9.2億美元月均軍援實施大規模反攻,但武器斷供可能迫使烏軍推遲或縮減行動規模。
而另一方面,俄軍已在東部戰線加大攻勢,若烏軍無法補充防空導彈和炮彈,頓巴斯、扎波羅熱等關鍵區域的防線可能面臨崩潰風險。
這都可能造成俄軍借機突破烏軍防御,進一步壓縮其控制區,此外,美國暫停軍援可能引發其他國家對烏克蘭長期前景的擔憂。
例如,波蘭、波羅的海國家可能重新評估對烏支持力度,而中東國家或減少非致命性援助。
所以,美國此舉確實符合“美國優先”的決定,但讓烏克蘭淪為了 “選擇性介入”的犧牲品,想要長期依賴西方的模式難以為繼。
因此烏克蘭若無法迅速找到替代軍援來源或迫使美國恢復支持,可能面臨戰略潰敗或被迫接受城下之盟的結局。
而這一事件也將成為檢驗西方聯盟凝聚力和全球戰略格局演變的關鍵轉折點。
結語
俄朝合作的深化不僅改變了俄烏戰場的兵力平衡,也對東北亞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美國的突然“退出”,也使得俄烏沖突的未來走勢更加難以預測。
信息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2025-7-3關于《突發!俄海軍副司令陣亡!俄方公布:補充兵員超22萬人》
每日經濟新聞2025-7-3關于《美國對烏克蘭軍援,有重大變化!白宮和五角大樓已證實,澤連斯基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