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看到,四川政府采購網發布的2025年一季度供應商的嚴重違法失信行為中,“圍標串標”占20%,“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占比30%,而“中標后無正當理由拒簽合同”卻占比超過了40%,成為當下最嚴重的違法失信行為。
好不容易中了標,為啥不簽約呢?筆者總結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利潤不足
企業在投標時為了中標,可能采取低價策略。然而,中標后發現項目實際成本高于預期,導致利潤空間被壓縮甚至虧損,因此選擇不簽合同以避免經濟損失。
其中大概有3種原因,①是企業自身問題,沒有準確預估實際成本;②是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比如原材料成本上升等;③是投標失誤,企業在報價、技術方案等方面出現錯誤。
二、履約能力不行
企業在投標時,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履約能力,或者沒有充分評估自身的履約能力,包括資金、技術、人力等方面。中標后,發現自己難以滿足合同要求,簡單說就是這個項目自己干不了,因此干脆選擇放棄簽約。
履約能力不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部分企業動機不純,可能是來陪標或者圍標的,結果自己中標,因為無法履約只能放棄簽合同。
三、甲方因素
招標方可能出現需求變更、資金不到位、不認可中標方等問題,導致合同無法順利簽訂或執行。這種情況較少見。
中標后不簽訂合同的現象在招投標領域并不罕見,但成為占比最高的違法違規類型的確讓人想不到。相關處罰包含沒收保證金、罰款、拉入黑名單等。這里千里馬招標網提醒廣大投標企業,在投標時一定謹慎對待,不要給自己的企業留下“案底”。
最后,以筆者投標6年的經驗來看,這么多“中標后不簽約”行為發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市場因素導致企業利潤不足。畢竟這幾年的經濟形勢大家都有目共睹、感同身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